慈母情深 :梁晓声著《母亲》节选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2

《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散文,节选于作家梁晓声1986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母亲》。该小说于2008年6月在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慈母情深》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在走进母亲工作的工厂后,提出想要拿钱买书,尽管旁人劝阻,母亲仍然把钱给了“我”。“我”因为看到了母亲在工厂里辛苦的工作状态,拿到钱后没有买书,给母亲买了黄桃罐头。但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后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故事平淡中带着波澜,“钱”与“书”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推动着情节发展;以“镜头”切换的方式描摹刻画人物,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白描,也有语言、外貌等细节刻画;伴随着文章情节的推进,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每一种情绪都伴随着故事的延展而自然萌生,这条情脉形成了一条暗线。

2009年,梁晓声的作品《母亲》一书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向全国的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慈母情深》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北京师范大学版7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等多版语文教材中。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课文作家作品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慈母情深》创作于1960年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正值中原地区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在作者的小学时代,中国处于连续的自然灾害年头。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家的生活都很困难。作者的母亲是怎样地,作者同一代人的母亲们,几乎也全都是同样的。《慈母情深》是作者用文字,为自己也是为同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了一幅像。

个人背景

梁晓声出生在道里区安平街 13 号,在那个年代,最让梁晓声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看文学作品,沉醉在书里的世界,能让梁晓声忘记生活中的烦恼。作为作家,梁晓声为自己的父亲写了一篇小说《父亲》,它获得1984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后梁晓声的师长认为梁晓声的母亲为家庭付出了许多,于是梁晓声觉得也应该写自己的母亲,又为自己的母亲写了一篇小说《母亲》,它获得1986年的《中篇小说选刊》的优秀中篇奖。后来某少年报刊向梁晓声约稿,希望他为小学生们写一篇童年往事之类的短文,于是梁晓声就从《母亲》中截取了一小段寄给对方。而题目,则是编者们加的。《慈母情深》这一篇文章,就节选于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出版历史

2008年6月,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了梁晓声的小说集《母亲》,《慈母情深》一文收录在其中。2013年1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跟大师学感恩 慈母情深》。2014年5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母亲(插图珍藏版)》。2020年4月,《慈母情深》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物角色

母亲

《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是作者梁晓声也就是“我”的母亲,“我”要钱买书时正值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之际,出于生计的需要,母亲又到加工棉胶鞋鞋帮的街道小厂工作,不足两百平米的空间里排列了七八十台缝纫机,七八十个女工在工作。当“我”向她要钱买书时,尽管旁人劝阻,她却毫不犹豫地掏给了“我”。在“我”用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黄桃罐头后,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我”

《慈母情深》中的“我”指的是梁晓声本人。“我”是整件事情的经历者,故事以“我”的视角展开,展示了“我”在买书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成长。“我”在母亲的教导下喜爱读书,虽然知道书价很贵,但是由于实在喜爱便去找母亲要了钱。由于见到了母亲的辛苦,“我”拿着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却被母亲狠狠“说”了一顿,但是“骂”过我之后,妈妈又辛苦凑了钱交到“我”手上去买书,作者就这样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女人们”

《慈母情深》中的“女人们”没有明确指出这些人是谁,而是用工厂中的七八十台缝纫机一笔带过,在梁晓声找母亲要钱时,旁边的一个女人认为梁晓声要买的是“闲书”而阻止母亲给钱,并非不安好心,只是没有着眼于孩子的精神需求,与母亲毫不犹豫掏钱给我形成了对比,也映衬了母亲的不同寻常。

内容情节

“我”读小学时,在同学家的广播里听过几次小说《青年近卫军》,此后就非常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渴望的整天失魂落魄。然而这本书的书价一元多钱,这对于当时的梁晓声来说过于昂贵,但是对书的强烈渴望还是驱使他跑去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第一次踏入母亲工作的地方,映入梁晓声眼帘的是七八十台行行排列着的破缝纫机和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在缝纫机旁忙碌的女人。当时正值盛夏,但是工厂的窗户却不能开,拥挤的平房和女人们头顶吊着的密密麻麻的灯泡让他喘不过气。在恶劣的环境中,梁晓声穿越了数台缝纫机,终于在角落找到了母亲,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灯泡烤着她的脸。此时年幼的梁晓声支支吾吾的告诉母亲他想要钱买书,母亲听后毫不犹豫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面对同事们的劝阻,母亲说:“我挺愿意他读书的。”出了工厂,梁晓声不忍把母亲辛苦赚来的钱拿来买书,便去给母亲买了黄桃罐头。可是母亲却因此数落他一通,并表示若不是因为买的是书,她万万不会把钱给梁晓声。最后母亲又东拼西凑出一块五角钱。“从此,梁晓声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主题思想

远见卓识的母爱

梁晓声在《母亲》一文中曾写过:“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在生活艰难的状况下,在五分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的经济条件下,母亲却愿意把一元五角钱给“我”去买《青年近卫军》这样的闲书。母亲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27元,而且母亲还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在物质生活艰难的岁月里,物质是第一性的,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善物质生活。然而,作者的母亲却在物质生活大体上能够过去的前提下,慷慨鼓励和支持孩子读书,这是一般平民妇女中不多见的。体现了母亲的不同凡响和远见卓识的母爱。

时代缩影

《慈母情深》里体现出无私平凡而又深沉温暖的母爱,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个母亲都有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而梁晓声想借小说表达的,不仅是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更想通过母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当时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的母亲、父亲画一幅像。

作品赏析

文体结构

从文体结构上看,故事平淡中带着波澜。文中有一条明线是由“钱”与“书”串联而起,形成了“缺钱买书—要钱买书—塞钱买书—凑钱买书”的“线轴”。情节从“我”缺钱买书开始,引出向母亲讨钱买书环节,母亲塞给我钱后,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个同母亲在一道工作的女工当面劝阻。我得到那皱皱的钱币,看到母亲疲惫而瘦小的身体,感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跑出去没有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黄桃罐头,情节又产生了曲折。结果母亲不但没有夸奖我,反而数落我,又是一波。最后她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从“讨钱想买书一买水果罐头一决定买书”,一波三折。但都是完全符合生活本来面貌的,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钱”与“书”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递进,层层深入。

语言风格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篇纪实散文出自小说家梁晓声之手,因此课文也略有小说的味道,以“镜头”切换的方式描摹刻画人物,这就是表达的精髓所在,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白描,也有语言、外貌等细节刻画,还有反复、倒装等写法的巧妙运用。《慈母情深》中有不少对话,都非常简洁。对话前后,几乎都没有提示语,有的连是谁说的也没有点明。例如文章中一组对话:“你找谁?”“我找妈!”“你妈是谁?”没有明确指出发问者。“我”与母亲的对话,也很干脆利落:“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短、快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更好地表现出车间内的忙碌和嘈杂,同时也使人物语言与人物个性、生活环境保持了协调。

情感表达

从情感表达上看,伴随着文章情节的推进,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从欲求不得的“失魂落魄”到置身场景的“鼻子一酸”,每一种情绪都伴随着故事的延展而自然萌生,这条情脉形成了一条暗线。

形象刻画

《慈母情深》以陈述为主线,但也不乏凝重而细腻的描写。小说中有一处采用了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用深情呼唤的语言以及反复的表现手法,有力地刻画出了一个艰辛、疲惫的母亲形象。还有一处则采用了快镜头:“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连用四个“立刻”,语言急促,刻画出母亲忙碌而紧张劳作的形象,表明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艰辛。

细节描写

母爱应该算是个很大的话题,而“慈母情深”只是这个题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般歌颂母爱的文章,往往要借助几个具体的事例,才能比较完整地刻画母亲的形象。譬如,我们想反映春天的来临,既可以用广角镜头拍摄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景象,也可以用特写镜头记录树木枝上吐露的嫩芽。一般来说,前者给人以开阔苍茫之感,后者则具体而细微,并会给人们的想象营造无限广阔的空间。就《慈母情深》而言,也正是从“广阔的背景”中选取一个具体的事件,用“特写镜头”予以记录,从而生动形象地揭示“慈母情深”的涵义的。母亲在给钱前、给钱时、给钱后的动作描写中富有张力的表现层层推进,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于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言,同样是动作描写,但是方法不一,形式多样。既有慢镜头特写,又有快镜头的推进;既有直接准确的动作白描,又有动作与语言、外貌水乳交融的细节刻画,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作品影响

《慈母情深》以平淡而曲折的故事脉络、简洁明了的人物对话和深情而凝重的形象刻画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伟大母亲远见卓识的爱,更通过母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当时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的母亲、父亲画了一幅像。凭借这些,《慈母情深》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并入选多版小学课本。《慈母情深》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8课,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六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二单元第11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语文教材中。2009年,其深刻的思想认识价值、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梁晓声的作品《母亲》一书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向全国的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课文作家作品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作品评价

读梁晓声先生的《母亲》(《慈母情深》),曾经让我泪流满面。梁先生笔下的母亲,是普天之下所有母亲的一个缩影、一扇窗户,打开她,必将打开一切母爱的情感闸门。因此,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由“一位母亲”到“万千母亲”,是我们选择此书的一个自然生发的情感逻辑。——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崧舟

从《慈母情深》中可以读出,慈母对孩子的真挚情感,在于哪怕自己备受艰辛,也会尽心竭力为孩子的希望撑起一片辽阔的天空。也许母亲说不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精神世界的丰富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之类的哲理,但她知道,帮助“爱看书”的孩子,不让他追求的希望泯灭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许就是“慈母情深”的内涵所在。——作家王小民

参考资料

母亲.豆瓣.2023-12-11

今天是母亲节,来听听梁晓声朗读课文《慈母情深》,了解其中的创作故事.微信.2023-12-11

《梁晓声自述》.中国作家网.2023-12-12

冰城的百姓生活 铸造了《人世间》的故事.网易新闻.2023-12-11

母亲(插图珍藏版).豆瓣读书.2023-12-12

梁晓声用《母亲》书写中国式母亲的平凡与伟大.今日头条.2023-11-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