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凭 :东汉经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6:08

戴凭,字次仲,东汉时期大臣及经学家,出生于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北)。他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京氏易》领域。戴凭在16岁的时候被郡守推荐为明经,并经过考试成为了博士,随后被任命为郎中。他曾因在刘秀面前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而受到惩罚,但在后来的辩论中展现了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广泛赞誉。他在职期间共18年,最终在官任上去世。

人物经历

戴凭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经学的深刻理解。在他16岁时,因为精通《京氏易》,被郡守推举为明经,并参加了博士的选拔考试,成功获得这一职位。不久之后,他被授予郎中的职务。在一次由光武帝主持的会议上,戴凭表现出色,因此被提升为侍中,并经常被皇帝召见询问国家事务。他对皇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皇帝过于严格,特别是在对待前太尉西曹掾蒋遵的问题上。由于这些言论,戴凭受到了皇帝的责备,并一度被囚禁。然而,皇帝最终听取了他的建议,释放了他,并继续委以重任。

在一次新年朝贺活动中,戴凭与其他学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甚至连续获得了五十多个座位。这个事件使他在京城内声名鹊起,人们纷纷赞扬他的才华。他在朝廷任职长达18年,在此期间,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出色的辩论能力著称。去世后,皇帝下令赠送给他东园的棺材以及二十万钱作为丧葬费用。

文化影响

戴凭的故事和他的成就在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并且形成了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例如,“夺席之才”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善于辩论的人。此外,清代诗人毛奇龄黄遵宪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了戴凭的事迹,显示了戴凭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人物介绍之戴凭.临泉县人民政府.2024-09-19

解经不穷戴侍中.印象河南网.2024-09-19

后汉书.古诗文网.2024-09-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