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鲇 :鲇科鲇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3:38

抚仙(学名:鲇属 grahami)是鲇科鲇属的鱼类,属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等湖泊,多生活于湖泊敝水区。体长可达42.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抚仙湖。

形态特征

测量标本 10尾;体长232—392mm;采自云南抚仙湖。

背鳍条Ⅰ-3—4;臀鳍条i-68—74;胸鳍条Ⅰ-10—13;腹鳍条i-9—11。鳃耙10—12。游离脊椎骨58—59。

体长为体高的5.8—6.6倍,为头长的4.3—5倍,为前背长的2.9—3.2倍。头长为吻长的3—3.7倍,为眼径的9.1—12倍,为眼间距的1.9—2.6倍,为头宽的1.2—1.3倍,为口裂宽的1.6—2倍。

体延长,背鳍以后侧扁。头中等大,背面宽平。吻长,圆钝且纵扁。口大,次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上、下颌具锥形细齿,形成新月形的宽齿带,下颌齿带中央分离不明显,犁骨齿形成左右各一条斜位的纺形齿带。眼小位于头侧前上方,眼间隔宽且平坦。前后鼻孔分隔较远,前鼻孔呈管状,向前开口;后鼻孔为裂缝状。须较长,后伸超过胸鳍起点或及鳍条末端;颏须较颌须为短。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

背鳍基极短,无骨质硬刺,起点位于胸鳍条末端垂直上方之前。臀鳍基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距尾鳍基远大于至胸鳍基后端。胸鳍硬刺前缘具颗粒状小突起,后缘锯齿强,其长为鳍条长之半。腹鳍小,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垂直下方稍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为远。尾鳍略凹,上叶稍长。

活体背侧黑褐,腹部灰白色。胸鳍、腹鳍灰白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抚仙鲇栖息于湖泊水深40米以内敞水区。幼体以虾为主食,随后转向捕食小鱼。繁殖期为5-8月,盛产在6月,产卵场都在湖湾砾石底质水草丛生处,卵粘性,下沉后附在砾石或水草上孵化。据1978年统计,其产量在抚仙湖占鱼产量的5%。本种能淘汰病弱个体,抑制小杂鱼的繁衍,变低值鱼类为优质产品。但自1982年起,杞麓、异龙两湖已无发现。

分布范围

抚仙鲇仅分布于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