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市乡 :方市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12:17

方市乡 位于高密市市区西南部,总面积32.6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

经济概况

1995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5%;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比上年增加361元。农业方面,确立了粮、棉、烟、林果、养殖五大主导产业,作为全乡农村经济的重点,加快发展。1995年,全乡农业总收入达7000万元。工业方面,主要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围绕石料、纸品加工、矿泉水开发大做文章,加大了开发力度。石料生产,到1995年底,个体矿区已发展到20个,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

方市乡199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8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农村经济总收入31039万元,比上年增长47.3%;人均存款1186元,比上年增加112元;花生总产12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0%;粮食总产149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0.3%;大牲畜存栏0.415万头,比上年增长148.5%;猪存栏0.45万头,比上年增长6%;肉类生产174.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7.2%;果品、蔬菜总产32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4.6%;乡镇企业总产值510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2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6%。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农村用电量达到21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1996年底,全乡总人口为11283人,比上年减少205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0人,非农业人口283人,人口出生率为14.01‰,自然增长率为7.62‰。在农业生产上,全乡以生产小麦、棉花、玉米、黄烟为主。为了搞好农业生产,自1986年以来,全乡始终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打方塘、梅花井400多座、眼。1995年,方市乡“引马入方”调水工程竣工,扩大水浇面积2.2万亩,为改变落后生产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乡镇企业在挖潜改造的基础上,建成了刘家泉矿泉水公司、石料开发矿管站、水泥制品厂、化建厂等骨干企业。到1996年底,乡镇企业总产值510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205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8%、8.6%。

发展方针

方市乡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养殖业和工艺品生产,出现了多种经营遍地开花的局面。同时,强化管理,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方市乡在发展黄烟生产上,走过了一段由不认识到认识的历程,为在旱薄地上创高产高效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尤其是1995年,全乡抓住黄烟市场供不应求的有利时机,把黄烟生产当作“一优双高”农业的重点,加快了区域化发展。按照“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扩大了种植面积。在建设村、刘戈庄村培育起两个600亩黄烟示范基地,在后方市、西沟、西屯、刘顺庄、马家庄、白家庄等村建立了黄烟示范方,培植了60个黄烟生产大户,在全乡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黄烟生产的科学化管理上,狠抓了育苗、栽植、采收、烘烤四个关键环节。在强化服务上,实行了起、施肥、供应农药、烤烟煤“四个统一”,并落实了技术人员责任制。同时邀请了潍坊烟草公司的专家传授技术,组织干部和种烟大户到诸城市安丘市参观学习,提高了烟农的科技种烟水平。通过加强科学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全乡2000亩黄烟喜获丰收,总产达100万斤,亩均收入1300元。仅此一项每年上交利税40多万元,黄烟生产成为乡兴民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发展策略

方市乡地处丘陵,土地瘠薄,水源贫乏,历史上靠天吃饭。十一年来,乡党委、政府从治穷先治水入手,引导发动全乡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南部利用沟多、岭多的优势,采取“拦、蓄、截”的方法开岭堵沟,打成了近百座方塘、蓄水池,充分利用了天然客水。在北部较平原地带,采取扶持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打梅花井200多眼,充分利用了地下水资源。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0多亩,粮食产量连年递增。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夏粮入库列全市第一,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为了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扩大水浇面积,乡党委、政府经过科学论证和充分酝酿,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水利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乡人民上阵,投资120多万元,投工3.5万个,铺设了一条长3000米的管道,建成了二级泵站1座,安装了100千瓦变压器1台,在3个月内完成了“引马入方”的辐射工程。工程的建成,初步解决了16个村的抗旱、人畜用水,扩大了水浇面积2.5万亩,增强了全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发展后劲。1996年全乡实现粮食产量1497.4万公斤,增加效益35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此项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1995年4月10日,市五大班子、市直涉农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到方市乡参加了剪彩仪式。“引马入方”工程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方市乡告别了贫水的历史,是方市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昭示了全乡的农业生产必将再上新台阶。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农业连年取得新进展。1994年方市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调水工程先进单位,1995年被市政府评为农业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棉花工作先进乡镇和植棉先进乡镇称号。林业生产,1995年一步到位达省标,并不断巩固和提高了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成果。

按照“南栽烟,北植棉,中部石料开发挣大钱”的思路,依靠政策的牵引力,鼓励全乡集体、个体、联合体一齐上,形成了石料开发的规模生产。到1996年,全乡已发展到石料厂32家,石料深加工企业2家。石料开发为全乡经济发展增添了较强的经济实力,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十大开发基地之一。面对这一机遇,乡政府成立了矿管站,为矿区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修订并完善了《石料开展加工管理办法》,对矿区实行了“六统一”严格管理,从增加经济收入入手,调动各矿区的生产积极性。近两年,年产值都在1000多万元左右,为发展方市乡加大了经济后劲。石料开发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全乡共有近千人剩余劳动力到各矿区务工,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收入。仅此一项,每个矿工年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石料开发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建筑材料。据管理部门计算,年运出石料近300万方,销往诸城市安丘市高密市等地,为建筑业注入了活力,增加了经济收入。工艺品生产形成了多门类、多渠道、广增收的发展势头。前曹村的剪纸业,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96年底,齐秀花的作品“金牛区奋蹄”被邮电部定为“‘97生肖邮票图案”,提高了方市的知名度;东屯村的小米加工贩运象“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成为村兴民富的重要支柱;机绣、抽纱等业以传统优势遍布各村户。据统计,从事机绣、抽纱的人员达2500人,年收入达250万元。另外,各具特色的村级多种经营项目异彩纷呈,刘戈庄、前曹、后曹等村的编席远销省内外,后方市村的小玩具制作积极与青岛市联姻,在省内外小有名气。多种经营的路子越走越宽广,逐步形成全乡特色经济的主渠道。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