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翅亚纲 :昆虫纲下的一亚纲

更新时间:2023-09-25 15:28

无翅亚纲昆虫皆原始无翅,体柔弱、微小,一般在2.5厘米以下。无明显的变态。口器咀嚼式,也有的陷入头部,形成吸收形式。胸部3节,胸足发达。腹部6节以下,或10-12节,腹足或称退化足,是本亚纲特有的腹部附器,有的形成针状的针突、第一腹节下的腹管突、突胞等构造。本亚纲昆虫分布很广,一般陆栖,喜潮湿。已知种类达3,260种以上。

信息

学科:古生物学

词目:无翅亚纲

英文:Apterygota

包括目: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

种类:已知3000多种

简介

昆虫纲的一原始亚纲,本纲成员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无翅。体柔弱,没有明显的变态。已知3000多种,中国有记载的约160种。本亚纲通常包括 4个目: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有些学者主张将前两个目分出,各自独立成为亚纲

分类地位

无翅亚纲(Apterygota,Apterygogenea)是节肢动物门有颚类六足亚门、昆虫纲的一原始亚纲。

形态特征

本亚纲所包括的昆虫种类均属原始性无翅,体微小而柔弱,变态不明显,体躯上保留着一些昆虫的原始构造和某些非昆虫纲的特征。咀嚼式口器,或有的陷入头部,形成吸收形式。上颚只有1个起关节作用的部位与头壳相连接。胸部3节,具3对胸足,出现了行动中心,并使胸部与腹部有了明显的区分。但腹部通常具有1对或1对以上的腹足遗迹。

种属分布

分布广。一般陆栖,多生活于潮湿环境。已知3 000多种,中国有记载的约160种。

研究意义

亚纲对研究昆虫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目

包括5个目:

1.原尾目(Protura)

通称为原尾虫或蚖。体尖细,淡黄透明或乳白色。体长在2mm以下。头部前方锥形,无触角、复眼和单眼,但在头部背面两侧有l对假眼器。胸部分节明显,但前胸小,前足特别长,生有特殊的感觉器,可代替触角的功能。腹部12节,第1~3节上各生有1对退化的腹器,无尾须。

增节变态,第1龄幼虫腹部仅9节,至成虫期随着几次脱皮,增加至12节。多生活于山林环境中,如石下、枯枝落叶间或湿润土壤中,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但在昆虫进化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目全世界已知540多种,我国自l956年由杨集昆教授在陕西华山第1次采集到后,目前已发现140余种。

2. 弹尾目(Collembo1a)

通称为跳虫。体小形,体长0.2~10mm。无复眼,但有的在头部两侧有8个以下小眼𫚉组成的小眼群。触角一般4或6节,头部在触角后方生有特殊的角后感觉器。胸部3节一般相似,但有的前胸常很退化,足胫节和跗节常愈合成胫跗节。腹部一般不超过6节,第l、3、4节腹面生有特化的附肢,分别称为腹管(或粘管)、握弹器和弹器,共同组成跳器。

表变态,多生活于潮湿处和落叶下、石下、青苔间或积水面上,取食腐植质、菌类和地衣等,有些种类取食花粉、植物种子、根茎、嫩叶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为害。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2000多种,我国已知90余种。

3. 双尾目(Diplura)

通称双尾虫、尾虫。体细长,柔软,体长约5~10mm,最大者可达50mm多。头部无复眼和单眼,触角细长多节呈丝状或念珠状。前胸小,中、后胸较大而相似,跗节1节,有爪2~3个。腹部ll节,多数腹节腹面生有成对的针突和泡囊,腹末具尾须1对,细长多节或短粗蛱形。

表变态,多生活于土壤中或潮湿的石下、倒木、枯枝落叶中,一般仅取食腐植质、菌类等,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600多种,中国已记载有20余种。

4. 缨尾目(Thysanura)

通称衣鱼目石蛃。体较狭长,10一20mm,末端尖细,密被鳞片,呈银灰、白、黑褐等色。口器咀嚼式,外露,触角丝状,细长多节,复眼和单眼发达或缺如。胸足发达,跗节3~4节,具爪2~3个。腹11l节,各节腹板上生有l对刺突,多数还生有l一2对泡囊。腹部末节背板延长成中尾丝,其两侧生有l对分节的尾须。

表变态,多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石下或倒木树皮下、青苔间,主要取食腐植质、菌类、地衣和苔药,室内种类取食谷物、淀粉、浆糊、书籍及丝织品等,有些是仓储害虫。该目全世界已知500多种,我国已记载有20多种。

5. 衣鱼目目(Zygentoma),代表种衣鱼、毛衣鱼。衣鱼目自缨尾目分出,小型无翅避光的银色昆虫,化石初现于美国晚石炭世,中国尚无报道,现生约50属3000种,中国有7属8种。

有些学者主张将前两个目分出,各自独立成为亚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