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裕丰 :曹裕丰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6

曹裕丰(1912-1986),男,浙江宁波人,泌尿外科专家,三级教授九三学社成员。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57年参加筹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医学系,任新华医院院长兼儿科医学系副主任。曹裕丰曾担任上海抗日第二伤兵员医院住院医师、美国难民医院泌尿科主任、上海第二红十字医院院长兼泌尿科主任、同仁医院泌尿科主任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院长兼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等职务,为医院和儿科教学基地的创建和壮大做出了贡献。曹裕丰长期担任杨浦区科技协会副主席、区医药卫生学会理事长,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泌尿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学会的学术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卓有成效。他身患重病,临终前一天,仍伏案执笔编写泌尿外科专著。

人物经历

解放前

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进修泌尿外科,获硕士学位。民国26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护工作。协助创办上海第二伤兵医院,主持行政和医疗工作。民国27年后在上海市开业行医,兼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教师,上海美国难民医院、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二医院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民国32年至民国35年协助岳父经营大华火柴公司兼任经理,并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国33年至民国35年,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二医院院长。

解放后

1949年上海战役,被委派接管上海市红十字会及其所属机构。1951年7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分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常务理事。1952年初,参加上海市第三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任总队长。同年参加筹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接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任院长、副教授,协助创建儿科系,任副主任。曹裕丰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57年参加筹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医学系,任新华医院院长兼儿科医学系副主任。曾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等,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1958年起任新华医院院长。

研究和贡献

1939年从事磺胺类药物治疗肾脏的研究,总结了磺胺类药物治疗引起肾并发症和一例肾并发症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情况。这是国际上第一篇关于磺胺类药物治疗导致晶体在肾收集系统内沉淀造成梗阻性肾病死亡的报告,该文刊登在美国医学杂志(J.A.M.A)上,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5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肾部分切除手术及经腰部穿刺的肾动脉造影术,获得成功。60年代开始对尿道结石的研究,他在国内首先采用岩相学(偏光)和X线衍射分析技术,还进行了离子交换树脂人工肾的试制工作,通过实验证实了离子交换作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 为推动外科的医、教、研工作,培养接班人,他翻译了国外多篇论著。1978年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上海第一、二医学院所属医院及部分市级医院共8个单位,参加曹裕丰在新华医院主办的上海市泌尿外科进修班。1982年受中央卫生部委托,作为卫生部进修教学基地,改名全国泌尿外科进修班。他担任领导工作,还亲自讲课。

早在美国期间,除完成《前列腺肥大病人的肾硬化症》论文外,还在费城泌尿外科学会上发表《膀胱尿路造影术》,论述完整的X线膀胱尿路造影术和临床实践结果。50年代初,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讲义和小儿科系泌尿外科讲义;1963年参加吴阶平主编的《泌尿外科》高级参考书的编写;1977年主编《上海市泌尿外科讲义》;1979年与王以敬、熊汝成合编《临床泌尿外科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