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所著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6

《最后一头战象》为一部中篇动物小说,作者为沈石溪。2008年11月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属于儿童小说。

该小说主要讲了曾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对嘎羧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借此表达嘎羧的内心活动,赞扬嘎羧高尚的情怀。作者借由动物世界观照人类社会,体现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该小说是沈石溪动物小说里的经典代表作,出版以来被广泛传颂。作者在创作中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经典动物小说的艺术范例,使之前较为冷门的动物小说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因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细腻的语言表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近四十年来,由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以此加剧了人们对文明的诉求和对精神世界的需要。人们的生态道德和生命意识也更加凸显,开始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问题。正是鉴于此,沈石溪开始创作动物小说,并借之观照人类社会,通过动物身上的美德及动物与人类社会的相处来表现人类自身的弱点和对生命复杂性的思考。

作者背景

1969年,由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年仅16岁的沈石溪来到了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当时的西双版纳还是一个人烟稀少,植被郁葱的原始之地。他在那里听说了很多关于神秘而又充满野性的动物的故事,也遇到了不少纯朴而又善良的寨民,这给来自城里的他带来了很深的震撼。这些见闻对他后来创作动物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成了他创作完成该篇小说。

沈石溪认为,“生活并非都是美好的,生活本就充满了各种色彩。生活的主旋律是苦难,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了解、体验人生的苦难,这是儿童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在作者的创作中,作者没有刻意回避动物世界里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作者希望通过对动物世界里的真实生存斗争的描写,给阅读图书的儿童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即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同样需要竞争,同样存在竞争。动物世界里的苦难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这对儿童健康的自我意识养成有着重大意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竞争,正确对待竞争。这是作者一直坚持创作动物小说的前提。作者写动物小说同时也想让人们明白,动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够使读者尽可能多的给动物一点关爱,多一点对生命的尊重。

在谈到《最后一头战象》背后的创作故事时,沈石溪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傣族史料里关于清朝末年“象兵”的记录;二是因为一头名叫“林旺”的战象。“林旺”是被养在台北市立动物园的战象,死的时候它面朝大陆。这给了作者很深的触动。

内容情节

小说记叙了曾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戴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全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第一个片段是“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这一片段给我们介绍了嘎羧在抗日战场上受伤,被村民发现,将它运回寨子。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并且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它被村子里的人们认为是功臣。这时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的厉害,嘴永远闭不拢,走起路来跛跛颠颠。

第二片段是“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这一片段中的嘎羧自知大限将至,便让波农丁前往小阁楼翻出它的象鞍。嘎羧见到象鞍,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披挂上了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第三片段是“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嘎羧披挂着象鞍走了,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它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嘎羧一步一行来到了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特意回到这里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第四片段是“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嘎羧没有选择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选择在百象冢边挖了一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

角色介绍

嘎羧

它是抗日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它在被发现时奄奄一息,被寨子里的村民救助后,村民对它十分尊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水。在它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时,它让波农丁帮它找到了它当年浴血杀敌时佩戴的象鞍。再次见到象鞍,它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带着象鞍离开前,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自己的恋恋不舍。最终,它没有选择到遥远而神秘的祖宗留下来的象冢去,而是在百象冢边挖了一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

波农丁

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是寨子里负责饲养嘎羧的人。他最先意识到嘎羧大限将至,说道:“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嘎羧请他帮自己找到了在阁楼上的象鞍。最后也是因为他跟踪嘎羧才发现嘎羧回到26年前的战场,葬在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伴身边。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对嘎羧高尚情怀的赞颂

文章对战象嘎羧的神态、动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在找到象鞍时,嘎羧“泪光闪闪”“呼呼吹去”“轻轻摩挲”。在嘎羧离开寨子时,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在小说的最后,嘎羧选择回到自己战友身边。全文中作者对嘎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嘎羧的善良、真诚、重情重义。作者也流露出对嘎羧高尚情怀的赞颂。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嘎羧和寨民之间的情谊。当年嘎羧在战场上身受重伤,是寨民把它从战场上带回来,并且对它细心照料,让它健康存活下来。它在寨子里面的这么多年里,寨民不让它干重活,它每天只是在寨子里面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水。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在嘎羧离开寨子时,寨民也十分伤心。大家都拿出了吃的送到嘎羧嘴边,而嘎羧为了感谢照料了它这么多年的寨民,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从这些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象之间的真挚情谊,嘎羧和寨民就像朋友家人一般,让我们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作者借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作者也表达了人需要对自然具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动物。

借由动物世界观照人类社会

该小说也是典型的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以真实描写动物生物本性、生存条件以及生活习性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折射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本文中,作者以嘎羧为主人公,真实的刻画一头大象在年老迟暮时的状态,同时又真实讲述在大象身上的传说——它们在死后都会回到那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百象冢去,但是却在文尾转折——嘎羧回到了和他浴血奋战的同伴身边。文章通过对嘎羧高尚情怀的赞颂,借由动物世界观照人类社会,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作者又通过写战争给嘎羧带来的伤痛和嘎羧对战友们的怀念,来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对战友的哀思和对和平的美好愿景。

艺术特点

对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

本文在表达上的特征在于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对战象嘎羧的行为、神态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以歌颂它的善良和忠诚的高尚情怀。文中写道“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我们从中仿佛看到了嘎羧对这个村寨,对这些淳朴善良的村民的深深眷恋。同时,“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表现行为、神态的词语也展现出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中对过去的深深留恋和回味。

注重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细节,以纯美的语言和细腻含蓄的表达,调动读者的情绪,令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去体会文本的主题思想。寻找象鞍时,作者对准嘎羧鼻子的特写镜头十分深入细致:“嘎羧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满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作者正是通过借鼻子的细节描写来倾诉嘎羧的内心。在后来重返战场时,嘎羧凝望着江面,亲吻龟形礁石,发出吼叫。这样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嘎羧内心对自己过往征战经历的留恋与怀念。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对比、衬托等表达方式来塑造嘎羧的形象。文中第一、二自然段通过对26年前战争的叙述,来展现嘎羧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文中描写手法的运用体现在对嘎羧神态、外貌的描写——“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的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天前腿也没能完全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的就像脱水的丝瓜。”借此展现出嘎羧年老迟暮的形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现在嘎羧前面的年老迟暮、奄奄一息、焦躁不安和后面找到象鞍后“久久凝望”“昂起头来”“眼睛炯炯有神”,作者通过前后两者的对比来凸显嘎羧高尚的品格。嘎羧在离开寨子时,寨民们泣不成声,他们纷纷拿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来送嘎羧最后一程,从村民对它的尊敬中也从侧面衬托出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作品影响

该书出于“中原地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之手,以明朗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的情感世界,并且引人深思。因其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沉淀,可以给学生注入积极的精神素养,该小说也被收入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并成为传统的篇目。

动物小说之前都是鲜少有人问津的版块,但是由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畅销和热卖,这个过去鲜少有人尝试的版块开始焕发新的生机,这是难以想象的。

沈石溪也创作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经典动物小说的艺术范式。沈石溪笔下的动物是不开口说话的,但是它们是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的。它们的感情是通过讲述人的叙述、心理活动和旁白等表明和暗示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动物就是人的化身。人有什么情感,动物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这是有别于西方经典动物小说的。西方经典的动物小说常常展现的是动物在野外生存条件下的客观行为。而沈石溪笔下的动物是具有勇敢、善良、真诚等人类特性的情感的。本文中的嘎羧就是具有人的情感的战象,它在离开寨子前绕着寨子转了三圈,便显出它对寨子村民的依依不舍。本文同样通过“我”的叙述及心理活动,来显示嘎羧的高尚情怀。

衍生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人偶舞台剧。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木偶剧团联合打造的史诗级巨制人偶舞台剧。2019年1月10日起,该人偶舞台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3场。

参考资料

亲近自然 热爱生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呼吁关爱动物.今日头条.2023-05-17

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谈“一头战象”的诞生.今日头条.2023-05-17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画本系列出版:让孩子敬畏大自然.今日头条.2023-05-17

《最后一头战象》首演,史诗巨制呈现“偶象”力量.搜狐网.2023-05-21

 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舞台_灯光_多媒体设计欣赏.道客巴巴.2023-05-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