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棨 :武汉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3

朱传,男,1928年8月15日生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顾问,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

人物经历

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专业读研究生。1956年毕业后,又在冯友兰周辅成任继愈三位教授指导下进修中国哲学史。1958年秋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

人物品格

朱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助人为乐、淡泊名利、勤于工作。他的教学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尊师爱生,生是主;教学相长,学为中”。

学术历程

朱传棨老先生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师承冯友兰、周辅成、任继愈三位名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顾问。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老专家、老学者。

朱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既坚持基本理论,又开拓求新。1978年7月,朱传棨和陶德麟一起踏上北上列车,参加真理标准讨论会。1981年初,朱先生针对哲学原理教材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阐述上的片面性,提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思想,并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有关论述作了深刻的阐发。他在和王荫庭合写的《略论普列汉诺夫关于唯物史观形成的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思想进一步作了论述。该文在提交中国马哲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时,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重视。1985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后,曾用近两年时间查阅了苏联学者20年间的研究专著40余部,写成《苏联哲学界近20年对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论文在1987年《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当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同行们也对该文给予好评,认为该文“概括的准确,分析的细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形成的直接思想来源问题,他依据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手稿的研究,提出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列宁的有关论断作了不同于传统解释的说明。

朱先生一贯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1983年以来,在批判哲学原理教科书内容简单化的热潮中,他积极撰文进行论战和批判。他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多元论”的观点,和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消溶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哲学之中的思想倾向,发表了《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等文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并严肃指出:“在当前进行哲学教学改革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还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批判了“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对立论”的错误观点,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理论上的一致性,是基本的、本质性的方面”。

曾担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主要贡献

在1983—1995年间,撰写、主编或参加执笔的著作有10余种正式出版。1981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七五”期间,他承担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项目。离休后,从1996年以来,他还在《光明日报》、《学术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同他人合作出版了《百部名著导读》、《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21世纪:应用哲学的新视野》等著作。1998还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接受指导日本访问学者来武大进修的任务。

获奖记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学习提要》(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获武汉大学第八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20年8月,被湖北省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