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 :中国台湾学者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2

李敏勇(1946年11月20日出生),中国台湾诗人,屏东市人,生于高雄县旗山镇。政治立场偏绿。曾担任《台湾文艺》社长、台湾笔会会长、郑南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和平基金会董事长、现代学术基金会董事长。定居于台北市,曾在学校任教,担任过新闻记者,从事过广告事业。在台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现代学术基金会、文学台湾基金会、开创台湾文化基金会、巫永福文化基金会担任董事。1999-2005年任“郑南榕基金会”董事长。同时,也是圆神出版集团社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敏勇在高雄中学就读期间,开始阅读诗刊、诗集,《创世纪》《现代文学》《文学季刊》等重要文学杂志,以及存在主义文学,都是他此时爱读的读物。另外,他还接触了《自由中国》《文星》等政论杂志。在初中阶段,文学、哲学和政治开始了他的重要启蒙。

写作经历

第一篇散文在《中央日报》副刊”人生座右铭”发表,从此启发了他往后漫长的写作生涯。由于他在服兵役期间,正好是越南战争末期,美国军机经常飞到台中清泉岗机场。这个间接经验,成为他日后书写反战诗作的动力。除了投稿到报刊之外,他也在诗刊上发表诗作,其中《南北笛》曾以专栏推荐他的诗作。1968年,他开始在《笠》诗刊上发表大量的作品,从此成为《笠》诗刊的主力诗人。来年,他将过去写作的诗和散文集结出书,取名为《云的语言》,交由林白出版社出版。1970年,他加入《笠》诗社,开始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唯一令他不满又莫可奈何的就是没有台湾史。1971年,他开始译介坦米尔(Tami)诗抄、美国诗人摩温(W. Smerwin)诗选,都发表在《笠》诗刊上。因为诗的表现杰出,让李敏勇和吴晟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的肯定,不过他最后拒领。同时,李敏勇又在《笠》诗刊43期发表诗评《招魂祭》,批评诗人洛夫的诗认识和态度,引起诗坛广泛的讨论。

诗作特点

李敏勇的诗风在《云的语言》处女作出版之后开始转变。他的诗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层面,也见证了台湾的历史进程,让读者从他的诗中可以得到反省和沈思。他的诗以抒情为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充满关心,有对战争的反省,有对哲学的观察,有对现实的批判,也介绍西方和第三世界的诗,更传达对美学的概念。只要读过李敏勇的诗,都可以感受到他写诗的批判性很强。

主要作品

《云的语言》

暗房

《旅途》

《情念》

《憧憬》

情事

《诗情与诗想》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