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皆 :李美皆

更新时间:2024-09-21 00:41

李美皆,1969年生,山东潍坊人,文学硕士,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及文化现象分析。

人物经历

现执教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副教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在读博士,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从事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及文化现象分析、女性文学研究、军旅女作家研究。先后在《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粤海风》、《名作欣赏》、《评论》、《文学报》等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曾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文学自由谈》二十年作者奖·新锐作者奖”。先后在《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小说评论》、 《当代文坛》 、《名作欣赏》、《艺术广角》、《解放军文艺》、《神剑》、《西南军事文学》、《解放军报》等发表论文、评论90余篇,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等转载或转摘40余次;著有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个人作品

代表作品

《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是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被讨论得比较多,讨论中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创作和批评”、“作家和批评家”,这两对关系要么是混为一谈的,要么是后者遮蔽前者。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区别就是后者多了“人”的因素。区别这两者的意义在于,创作和批评的关系其实很单纯,但是加进“人”的因素,演变成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它就不再单纯了。在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遮蔽下谈创作和批评,容易导致对于创作和批评关系的误读,造成一种创作和批评之间的关系已经岌岌可危的感觉,实际上,紧张的并非创作和批评之间的关系,而是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关系。

主要作品

《影视光环下的军旅文学》

《责任和道义的火焰》

《〈回望小汤山〉:责任映照崇高》

我的批评观

《海男的自恋情结》

《陈染的自恋型人格》

《林白早期创作中的自恋现象》

《新生代女作家的退化性自恋》

《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性自恋》

《新生代女作家的自闭情结和镜像化自恋》

《疯狂的水仙花》

《生命中最爱的》

《人性的审判与救赎》

《陈思和〈雷雨〉细读之细读》

《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萨特与波伏瓦:自由情侣的神话》

《朱安嫁鲁迅,幸与不幸?》

《欲望化写作的迷思》

《文学与人生的两翼》

《精神环保与绿色写作》

王朔为什么不继续“看上去很美”?》

《我们有没有理由不喜欢王小波?》

《从苏童看中国作家的中产阶级化》

《由陈思和教授看学术界》

《文坛格调与骑士风度》

《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

《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

《余秋雨事件分析》

荣誉成就

曾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新锐作者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银奖、中宣部等11部门举办的2006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一等奖等。

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课题《中国新时期军旅女作家研究》及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新时期军旅女性写作研究》。

李美皆作为军队女青年文学评论家的李美皆,在文坛日益响亮。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文化教研室副教授的李美皆,2004年以来,先后在《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90余篇,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艺报》等转载40余次。李美皆23万字的评论专著《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在文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主要事件

2004年底,《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从数千篇来稿中读到了李美皆的《余秋雨事 件分析》和《从苏童看中国作家的中产阶级化》两文,不禁眼前一亮。任芙康后来在一篇文章中道出了这种伯乐发现千里马般的感受:“难得明白人,难得明白文。见多见厌了脸红脖子粗,碰到内心不紧张、面部不错位、话说得从容练达的作者,你会感觉出弹压不住的快乐。”这两篇评论文章在该刊一并发出后,反响之强烈出人意料。此后,李美皆的《精神环保与绿色写作》、《自由情侣的神话》等文章在《文学自由谈》连续发出,篇篇引起反响,让读者牢牢记住了她和她的文章。李美皆就是这样,以登高临远手挥目送的姿态,从容不迫地表达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学理念。

2005年10月,李美皆的评论《从苏童看中国作家的中产阶级化》获得全国性文艺评论大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该文成为全军惟一获奖的文学评论类文章。2006年2月,李美皆又获“《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中惟一的新锐作者奖。该刊给李美皆的授奖词是:“虽为女性年轻写手,却能高屋建瓴,柔中见刚,笔墨间沛然之气不让须眉,发出富于个性魅力的批评声音。其颇含内功的理论素养,山光湖色的批评智慧,思考深且文采斐然的表述方式,在本刊一经脱颖而出,即不同凡响,并日益受到文坛关注。”这段话语,道出了李美皆的批评风格。李美皆那些语人之未语、言人之难言的评论,发散着军人特有的勃勃英气。不仅如此,她还持之以恒地关注着军旅文学,军内重要文学刊物《解放军文艺》、《神剑》等,她几乎每期必读,并适时加以点评。她在酝酿着成熟的军旅文学评论。

国际关系学院,李美皆是一位优秀教员,她所讲授的《大学语文》、《艺术鉴赏》等中文课程颇受欢迎。她的授课风格一如其为人为文:行云流水,思路开阔,妙语如珠。不少学员反映,听她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李美皆经常参加院内第二课堂活动,如担任院各级演讲、征文比赛评委,指导学员写作,为学员修改稿件等。她还参加了首届哈佛小说国际笔会、第五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等有影响的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开拓视野。为提高学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院领导的关心下,由李美皆牵头,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了“文学评论中心”。

人物评论

李美皆在《文学自由谈》某期的《由陈思和教授看学术界》一文中非常沉重地感慨道:我们的学术怎么了?我们的学术界怎么了?我们的知识分子怎么了?三个“怎么了”咄咄逼人、势不可挡,其恨铁不成钢的口气很是塑造了李美皆的自我形象,一副忧国忧民、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模样。此种架势由不得人不多看她几眼。反正我是自此后很注意她了。然而拜读了《文学自由谈》上的《王朔为什么不继续看上去很美》,却让人难以抑制心中的纳闷,也想问一句:李美皆,她到底怎么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