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乘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更新时间:2023-11-08 17:00

杨乘虎,1971年出生,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二级导演。

杨乘虎于1996年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视学院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工作了十年。2004年,他又考回中国传媒大学,从那时起,他一直生活、工作在学校。从2011年起,杨乘虎承担完成了“传媒艺术学”这一自主增列二级学科论证与申报工作。2015年开始,他与纽约文理学院合作培养Communication Arts国际硕士。2020年,他入选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委名单。2024年3月,他在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提案路演活动现场给大学生创作者提出了建议。

杨乘虎致力于传媒艺术理论与实务、中外电视节目创新、传媒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政策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他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广播影视十佳理论人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传媒大学首届白杨学者、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荣誉。

人物经历

杨乘虎于1971年出生。他是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996届毕业生。1996年,他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视学院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工作,从影视编导到部门主任,一干就是十年。2004年,他又考回中传,专业从新闻学跨到了艺术学,攻读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博士,导师是胡智锋老师。从那时起,他一直生活、工作在学校。从2011年起,杨乘虎借助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与学科大调整的时机,以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开始了新学科的建设工作。杨乘虎承担完成了“传媒艺术学”这一自主增列二级学科论证与申报工作。

从2013年开始,他招收学术型硕士,先后招收培养硕士40名,博士10名;2015年开始,他与纽约文理学院合作培养Communication Arts国际硕士,为丰富拓展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科内涵,打造新增优势特色学科,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做了重要的基础工作。2016年,他执笔制定了传媒艺术学的“十三五”规划,陆续开始编辑出版传媒艺术学系列教材与学术成果;2020年,他入选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委名单。2023年12月14日至16日,第29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16届深圳青年影像节在广东深圳举行,杨乘虎出席了活动。2024年3月,他在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提案路演活动现场给大学生创作者提出了建议:好的作品应该是对社会兼容并包的理解和表达。

研究方向

杨乘虎致力于传媒艺术理论与实务、中外电视节目创新、传媒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政策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研究综述

杨乘虎先后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地方政府和行业机构委托项目三十余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 7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刊发于《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权威核心期刊。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双重视域下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

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中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市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娱综合治理背景下审美风尚建设研究》;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文化和旅游公共产品采购平台建设项目》《全国文化和旅游产品网上采购交易大会制度设计》《国家公共文化云直播审核与新媒体矩阵运营推广项目》等。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代表论文

以规则的名义:《经济与法》理念嬗变透视 2007年5期

中国电视剧三题:市场化审美化·影像化--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伟国教授 2006年1期

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 2006年4期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与创新之路--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教授 2006年2期

高科技语境中电视艺术的文化生存--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凤铸教授 2005年4期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杨乘虎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秘书长与理事、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访问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副会长、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委员等。

人才培养

杨乘虎从2013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先后招收培养硕士40名,博士10名。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获教育部第八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第九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电视受众审美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七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获第十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节目研究类)特等奖。

《北京市现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与标准建设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二版)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科学预防地震灾害》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科教影视最佳制作奖”。

《神秘的西夏》获第21届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

《长春往事》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纪录主题活动纪录片二等奖;

《四有好老师》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教师组特等奖;

良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获嘉峪关第八届国际短片节优秀文化类推优作品、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院奖教师组一等奖

以上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