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前街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街道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3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南部,东起南横西街西口于牛街、右内大街的交汇处,西至广安门南街护城河东岸处(原广安门南顺城街),呈东西走向。西段与南线阁街、菜园街相交,东段与白广路大街相交。

占地规模

枣林前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西南部,东起南横西街西口与牛街的交汇处,西至广安门南街护城河东岸处,呈东西走向,与白纸坊辖区接壤。枣林前街全长1150米、均宽9.6米。按现在的责任区划分,分为枣东居委会和枣西居委会,中间被白广路大街相隔。在枣西街道中部,有两条往南走向的小巷,即:枣林二巷和枣林三巷,二巷是通向白纸坊辖区──枣林西里的一条小巷。

历史沿革

枣林前街早在明朝,称“枣林儿”,属白纸坊。枣林街的地名又与唐朝年间的古刹崇效寺有关,早在唐朝贞观元年,在枣林前街现21号以南处,有一佛寺,当时在其旧址扩建了佛寺,皇帝赐额“崇效”,此寺始称崇效寺。在寺周围先民们种植了千余株枣树。清代年间,人们仍称崇效寺或枣花寺,街称为枣林街,逐渐枣林被毁在此建起了民居。民国以后,北侧街称为枣林前街,南侧的街称之为枣林后街。此街名由民国时期沿用至今。

早在明、清年间,此地曾叫过“安家庄”,它是与菜市口的杀人刑场有着密切关系的,安家庄曾是有名的“万人坑”,在菜市口刑场行刑后,要将死者拉到这里,或认领或掩埋,故亦俗称“茬子地”,安家庄即为死者安家的地方。到了民国时期,这个地方逐步发生了变化,菜市口不再是杀人刑场,始有人在安家庄建房居住,渐成小巷。因位于枣林前街南侧,由东至西依次排列,故称枣林二巷、枣林三巷。

建设发展

解放以后,该地区得到了彻底改造。“安家庄”即在民国时期就改名为“枣林前街”。枣西在解放前居住的劳动人民,大部分开纸坊。这个地区当时比较偏僻,没有伪政府机构,反动会道门在这地区,进行发展和串联活动。尤其是一贯道,在这一地区有一定的基础。解放以后,这个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造和1958年的公社化,大部分群众参加了工作,现今社会情况不太复杂,有居民530户、1900人,北京市第66中学坐落在这条街的西部。这些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997年建起了两座16层的公寓式楼房,今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枣林前街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