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更新时间:2023-04-24 13:12

植物保护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专业通过教授现代作物学、园艺学或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观野,运用植物有害生物诊断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知识技能,解决热带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等问题,能胜任热带植物保护、植物医学及生物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专业发展

植物保护学科主要是由植物病虫害专业发展而来的。学位制度恢复前一些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学科已包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三个专业。

1983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这三个专业分属于农学一级学科内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及农用化学制剂三个二级学科。昆虫学科还同时并存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内。1990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昆虫学科被合并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内的一个二级学科,而农药学科和植物病理学科仍作为农学一级学科内的两个二级学科。

根据“科学、规范和拓宽的原则以及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在农业上的重要性,1997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将植物保护学科列为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中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从而形成了以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完整知识体系。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植物保护专业学制4年,可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分别掌握现代作物学、园艺学或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从事植物生产类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知识要求

植物保护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工具性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美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产业发展状况、学科发展前沿、发展趋势,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能力要求

植物保护专业要求学生了解农业生物科学、生态科学、农作物或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农作物或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产后储藏与加工等环节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农作物或园艺作物遗传育种、栽培与耕作、种质资源保护,或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书面、口头和运用数字化媒体等视觉技术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向社会传播、普及植物生产类知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程除包括外语、数理化、思政课程外,还包含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各培养单位的地区、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等千差万别,可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包括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等。该专业学生应完成专业类实训和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得当、内容合理、写作规范、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不低总学学时(或学分)的30%。包括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学生应完成必要的科研训练、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专业社会实践等实训教学环节;专业类实习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等。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实习总时间一般不少于4个月。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应根据培养单位所在区域、学科与专业特色,选择几种主要农作物或圆艺作物开展生长发育观察、生产管理、种子繁育、病虫草鼠害防控、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实习或实训。生产实习主要在大田、果菜园或生产大棚完成,专业综合实习原则上应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可以单独实施或与专业综合实习相结合。结合所在学科特色和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师生联动,突出学生地位,加强设计型综合性大实验的开设。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必要环节。选题应立足于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前沿或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学生对选题的目的和相关研究进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明确选题的意义,开展选题研究或调研后能获得完整的实验结果或调研数据,预期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或改进。毕业论文须建立于对毕业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或调研)的原始史料(含调研数据)的刚释。在实验研究(或调研)过程中,应有完整的实验研究(或调研)方案,力求获得完整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处理。毕业论文(设计)在结构上要求条理清楚,科学严谨,合理铺陈支撑数据或材料;在研究结论上,力求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或视角上的创新或改进;鼓励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获取的科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写作须规范,章节划分、图表注释、参考书目的格式等应符合科学规范和各培养单位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

师资队伍

植物保护专业须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培养单位每个专业应拥有2-3名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12人,生师比不高于18∶1,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8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 。

发展方向

考研方向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研进入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可考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保护、农药学等他相关专业。

就业方向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科研院所、中高等农林院校、海关(植物检疫)、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制药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新农药创制、农资生产和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农业、生物安全等与植物保护或医学研究相关的教学、研究、经营管理,作为企业科技推广人才,服务农业生产。

师资队伍

须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培养单位每个专业应拥有2~3名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12人,生师比不高于18:1,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8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各培养单位必须拥有与所办专业相关的丰富的图书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其次,培养单位公共图书馆应具有数量丰富的专业图书和专业期刊,专业期刊种类不少于30种,专业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再次,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最后,培养单位应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仪器设备较为完整,安全措施规范,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4所,其中2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2024年植物保护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2所,其中等级5★+及5★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