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7

《殷海光林生书信录》是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海光和林毓生。

序言

在《殷海光书信集》出版后,林毓生收到了殷海光先生逝世后不久,由殷师母夏君璐女士托人带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友人处存放的,林毓生写给殷先生的书信。这些信件记录了林毓生在大学三年级暑假在狮头山上海会禅寺中读书时写给殷先生的第一封信,以及之后的通信。林毓生对此感到百感交集,这些信件不仅让他回忆起跟随殷先生读书的时光,也让他感受到殷先生的思想启蒙和对未来的展望。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1960年去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这些书信不仅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师生情谊,也反映了他们在思想上的交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该书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殷海光台湾大学哲学教授,20世纪50、60年代,自由主义在台湾的领军人物,其反抗专制、坚持个人尊严的言行,深刻影响了台湾知识界一代人。享年仅有50岁。著作:《殷海光全集》18卷(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0)、贺照田编《思想与方法:殷海光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4)等,译作:海〔哈〕耶克著《到奴役之路》等。

林毓生 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威斯康星学院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荣誉教授。早年就读台大时,深受殷海光先生的启发,赴美以后,仍然经常与殷先生通信,直至殷先生逝世为止。林先生说,殷先生给他的是“经过西方自由主义转化的中原地区知识分子道德精神的召唤”。

精彩书评

平静地想想过去,不能不感激您给我的许多启发与指导,如果没有您思想上的启蒙以及从您那里得到的许多方法上的概念与沈[刚伯]先生那里关于英国史的概念,我绝不可能一来这里就接上了头,也绝不会很自然地适应这里tutoria1s和seminars的要求——全仗着“发问”与“辩难”。请您接受我最崇敬的敬礼。

——1961.4.3 林毓生殷海光

在两个多星期以前接到你的来信时,正好在午前,读了以后,兴奋得睡不着午觉。为什么呢,因为,从你的信中,我简直看见了自己的灵魂在芝加哥大学搏动;你所走的路子,正是我所要走的路子。怎么竟是这样“不谋而合”呢,如果我迟生二十年,我简直要长一双翅膀来芝大求学啊。能得像Hayek这样的教授赏识,真是三生有幸。又有那么多第一流的角色挤在一个系里施教,该多么富于启导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再不能有所成就,我看只有一玉米棒打下地狱去。

——1961.5.1 殷海光林毓生

人类文明发展到美国中产阶级的境界也真堪称一“绝”了。俗得令人窒息,而他们却还都自鸣得意。最使人困惑的是,胡适如何能终生崇拜这样的美国文明。

——1967.12.23林毓生致殷海光

从表面上看来,胡博士的学问很博;可是,稍一究诘,真是浅得很。像这样的人,如何不像你所说的“终生崇拜这样的美国文明”。令人遗憾的是,这类人物居然成了学术重镇和新时代的领导者。你曾经告诉过我:“中原地区近几十年来,凡是发生大影响的人,无一不是糊涂虫。”这话常常在我心里荡漾。

——1968.5.9殷海光林毓生

我的内心所追求的,是宇宙的秩序,人间的正义,以及相忘于无形的友爱。

——殷海光

殷海光先生对于台湾民主发展的重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上一世纪威权统治的年代,民主宪政的理想之所以能够维持于不坠,实与海光先生——以他那震撼人心的道德热情为原动力——发表的言论具有密切的关系。而海光先生为自由、民主所做的启蒙工作,并不止于知性的说理;他在面临政治迫害时所展现的“威武不能屈”的嶙峋风骨,更赋予了他所坚持的工作,道德的力量。

——林毓生

书籍目录

序言

翰墨因缘念殷师(1980)

代序

殷海光先生对我的影响(1994)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附录

殷海光先生的志业9台湾的民主发展(2003)

林毓生:自由主义、知识贵族、公民德行(2004)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