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东杰布 :汤东杰布

更新时间:2024-09-21 15:46

珠钦铁桥大师汤东杰布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的一位著名高僧。汤东杰布吸收民间和宗教中各种戏剧因素编排节目,设计唱腔和动作,改进鼓伴奏,利用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白面具戏,指导七姐妹排演,以在卫地区进行募捐演出。他以僧人修行不能只待在寺院或山洞里,而应云游大下帮助众生解除一些实际危难的主张和实践而闻名于世。

汤东杰布介绍

汤东杰布是600年前西藏自治区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今日喀则昂仁县人,懂建筑、冶金,擅长艺术创作,同时还是一名得道高僧。他为解除众生渡河之灾而萌生了架桥的愿望,并将这个愿望付诸于行动,他又拓展了藏戏艺术,又被藏戏艺人尊为藏戏的戏神。

1361年汤东杰布出生在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的一户农民家庭中,1485年在昂仁县逝世。享年一百二十五岁。

古老的西藏传统藏戏艺术家们对汤东杰布有着特殊的崇敬感,认为他是藏戏的创始人。每当他们演出之前,总是把汤东杰布的唐卡像(绘画)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告戒众人要永远记住他。

拉萨市的居民们又是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怀念和崇敬他,每当他们搬进新居时老年人总是要提醒子女们,把汤东杰布的偶像第一个请到新居里。其含义除有着消灾解难、长寿富贵的心理寄托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独特的极其纯朴的怀念之情。

汤东杰布在世一百二十五年,终生为民建立了五十八座泸定桥,是一位造福人民,博得藏族人民怀念的历史人物。到了日喀则市拉孜县,目睹了一座汤东杰布建立的铁索桥,其高超工艺实在令人惊佩,便顺手拍下了它的风貌。尤其值得一提是,这座古老桥梁以它顽强的魄力,经受了数百年风霜,为当地人民服务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群众尊称为“铁桥活佛”。汤东杰布是西藏昂仁人。其生年,一说是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藏历第六绕迥木牛年,1385)。家有六兄妹,他排行三,名赤乌班丹。他从小性格开朗豪爽,喜喝酒娱乐,尤擅即兴编词,唱歌跳舞。十六岁时他代兄从军,退役后遵父命带了部分牦牛尾和麝香作资本,去朵卡地方(今吉隆县附近)学做生意。路遇尼香七兄弟违反土酋王法要被处死,他献出全部资本救出七兄弟,空手回家受父责打,由其母引人强定寺出家,在主持尼玛森格座前受戒,得尊号尊珠桑格。他刻苦学习,精通显密,对包括戏剧在内的“大小五明”有极高造诣和解悟,众人遂称誉其为“汤东杰布”。他曾周游各地,寻师访友,参拜过宁玛、萨迦县、觉囊等派的大师。后来去昂仁拜大活佛洛珠多吉和公却塔为师,还和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先后拜过萨迪派著名僧人仁达巴·宣努洛追为师。他的根本宗师是香巴噶举派的约浦日贡瓦,比较全面继承了香巴噶举教旨和仪规。

藏戏之神

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主持建造了桑耶寺。为宣扬佛教思想,莲花生大师揉合当地民间和宗教的歌舞,演绎佛经故事,发展出了一种类似“羌姆(跳神)”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是藏戏的萌芽。表演者脸戴面具,以哑剧的方式表现佛经故审申。

有关藏戏起源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藏戏《云乘王子》的剧本:“往昔,我雪域之最胜成就自在唐东杰伯赤列尊者,以舞蹈教化俗民,用奇妙之歌音及舞蹈,如伞覆盖所有部民……而轨仪殊妙之‘阿佳拉木’遂发其端焉”。这段话里的唐东杰伯,一般写为汤东杰布,被尊为藏戏始祖;阿佳拉木一般写为阿吉拉姆,或简称“拉姆”。藏语称仙女为“拉姆”,藏戏的俗称意为“仙女姐姐”。

从古到今,凡藏戏演出的场地,皆供有汤东杰布塑像或唐卡画像,视其为戏神。凡开场戏也首先要祭颂汤东杰布,看戏的观众捐献钱物,也首先要向汤东杰布神像献上哈达。

汤东杰布虽然是十四五世纪的历史人物,但民间有很多关于他是戏神的传说。如说他在母亲腹中怀孕达六十年之久,生出来就是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的老头婴孩。说他有一大在一个高旷的荒原上修禅人定后,从天空降下红、黄、蓝、白、绿五色神女,并围绕着他轻歌曼舞,一个神女一句唱词,合起来的意思为:“广袤无边的高旷大坝,瑜伽行者得悟其空性,像无畏国王跌坐坝上,汤东杰布你从此得名。”这实际上是一首嵌字诗,第一句中“大坝”藏语音为“汤”;第二句中“空性”藏语音为“东”;第三句中“国王”藏语音为“杰布”,三句合起来为“汤东杰布”。“汤东杰布”是个尊号,意思是说他是个能端坐于高旷大坝修行得道的瑜伽师国王。

铁桥活佛

据文物部门专家介绍:日喀则市及全西藏自治区境内汤东杰布建造的铁索留存很多,但像热当乡这座保留得如此完好的并不多见。

汤东杰布是六百年前西藏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今日喀则昂仁县人,他会建筑、会冶金、会艺术创作、还是一名得道高僧,类似于西方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一生中共修建了58座泸定桥,也被群众尊称为“铁桥活佛”。由于建桥的过程中他又发展了藏戏艺术,又被藏戏艺人尊为藏戏的戏神。

在热当乡的这座铁索桥,地处香河流域的支流之上,是连接拉乌宗(旧西藏的县级建制)与所辖村庄的通道,直到今天,这座桥仍然是联系汤麦村和巴洛村的便捷通道并仍在使用之中。和其它铁索桥的建造过程一样,该铁索桥也是先在两岸垒起类似于楼桥墩,然后用手工打制成的两条铁链穿碉而过,再依附铁链上形成悬挂式的桥面。连接两岸的铁链,据载是由今林芝市密木岗地方产出的矿石冶炼出来、并就地打制成的。

这座桥保存得如此完好,主要有受旧宗政府差遣专门看护铁桥的差户对它进行日常维护,解放后,因为该桥还是过河的交通通道,村民们每年都要组织人力进行维护。

他从一个十八岁的空行母模样的姑娘送来拴狗的小铁链获得启示,立志在大江急流之上建造泸定桥,造福于人民。昂仁县的日吾齐铁索桥、堆龙的铁索桥、曲水渡口的铁索桥等等,都是在他主持下修建的。在修建曲水渡口铁索桥时,资金不足,他组织山南七姐妹(一说七兄妹)编演温巴舞蹈,并演唱“喇嘛嘛呢”“嘛呢强央”等民间艺术,宣传建桥的意义,以此募得许多钱财物资,最后终于建成了铁索桥。他在后藏谢通门县修建雅鲁藏布江上的扎西孜大桥时带了七姐妹搞募捐演出,当地有几个当家长的老甲鲁喝着酒看演出高兴了,拄拐杖上去跳起舞来,扎西孜的姑娘们耐不住也上土表演当地歌舞,这给汤东很大启示。他在原来温巴舞蹈基础上又加进了甲鲁舞蹈和姑娘们跳的民间歌舞表演。在后来的演出中,又吸收运用了民间白面具戏和“喇嘛嘛呢”说唱神佛故事的形式,加以综合发展,用以表现佛本生故事,如《诺桑王子》《智美更登》等,以此来进一步吸引观众,从而募捐了大量钱物,修建了五十八座铁索桥。大量的泸定桥陆续建起来,“阿吉拉姆”这种藏戏演出形式也随之发展盛行开来。晚年,汤东杰布把戴白面具表演的“阿吉拉姆”藏戏形式带回家乡,在家乡迥·日吾齐寺改革发展为戴蓝面具表演的“阿吉拉姆”,并创建了第一个蓝面具藏戏迎·日吾齐寺戏班。所以,人们历来把他看作是创建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