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村 :青海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5:10

沙拉村隶属于青海省贵南县茫曲镇,位于贵南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是一个汉、藏、土、蒙等民族聚居的自然村,于1986年从龙羊峡库区搬迁至现址。

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概况简介

全村分五个自然社,有324户,1345人,其中妇女579人,现有劳动力730人。全村现有党(团)员66人,其中女党(团)员12名,少数民族党(团)员11名。全村耕地总面积为9005亩,其中退耕还林草面积4383亩,实际耕地面积4622亩。现有草场总面积36000亩,其中可利用草场32000亩,林业用地面积 5600亩,其中林地面积260亩,荒山荒坡19000亩。总牲畜头数13200头(只),其中大畜413头,小畜12787只。

经济发展

沙拉村紧紧以发展经济建设、实现小康社会为主题,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着手点,进行药材种植、“双低”油菜、优质稞麦等项目的基地建设。同时从山东省陕西省等地引进优良畜种300余头(只),实施了较大规模牛羊改良,兴建两用暖棚、蔬菜大棚25座、沼气池和高标准小畜棚125座、大蓄棚4座。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2008年人均收入实现2070余元,居全镇的前列。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开展文化大院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2005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发展优势

距县城较近,耕地较多,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旱地资源比较丰富,适于大面积种植高原油料经济作物;该村从事牛羊育肥业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50%以上,牛羊育肥产业规模较大;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村两委班子领导坚强有力,有利于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

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制约该村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村地处高寒地区,不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由于该村处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交通、信息闭塞等多种原因,与外界交流与招商引资较困难。一是种植业方面:资金不足,良种串换困难;缺少技术人员,农作物种植产量不高;二是养殖业方面:牛羊育肥流动资金不足,品种单一需引进更多优良品种;高标准畜棚缺少,需增加修建;三是文化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需加大建设力度;服装道具等紧缺,开展村级文化活动经费短缺;四是卫生设施方面:急需高压消毒锅、体重秤、冷链冰柜、治疗盘各一套,以进一步改善该村卫生室硬件建设。

资料拓展

沙拉村中年农民何春年怎么也没有想到,过去就连手扶拖拉机都很难进入村里的土路,如今,宽大班车也能自由地出入。今天,县上在村里开“茫曲镇三村自来水进户及道路硬化工程竣工典礼”,许多车辆来到沙拉村,进出、停放都很方便,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土路,已成了往日的记忆。今天,沙拉、昂索、托勒三村的560户人家,告别了走土路、喝井水的历史,日子越来越好。 5月18日一大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来到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的文化宣传大院里,与三个村的数百名群众一道参加竣工典礼。典礼上人头攒动、热闹异常,大伙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大院。沙拉村的姑娘和小伙跳起了藏族舞蹈《欢乐的香浪节》抒发着他们内心的喜悦;昂索村的扇子舞那轻快的舞步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托勒村表演的弦孝则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看着笔直宽敞的硬化道路、用着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沙拉村的党支部书记高付清对记者说,村里的喜事不断,省和县上的交通部门及县水务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村是全县道路硬化工程实施的第一个村,而且,今天三个村的家家户户又通上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人们再也不用到几里外的山沟里去背水,大伙的心里乐开了花。

在村民何春耀家中,自来水水龙头上挂着红绸,当自来水哗哗地流淌出来时,他高兴地合不拢嘴。以往他家喝的水是从地下30多米深的井底下打上来的地下水,由于水质差,人喝了以后,肠胃不适、消化系统容易患疾病。用上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他的媳妇和女儿每天洗衣服、做饭的劲头也和以前大不一样。

离开沙拉村时庆典活动还在继续,乡亲们自编的快书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清水流进自家门、硬化道路通四方、电话进了千万家,打开电视观天下……”发自农民自己心里的话,越过大山传向远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