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951年创立的部省合建高校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7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前身是1951年创办于天津市的国立津沽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后几经变更,1960年定名为河北大学化学系,2000年在整合原有化学系和学校物理化学中心资源的基础上,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办学质量,形成了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下设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3个系和1个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8年12月10日,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理念

锐意进取超常发展

——奋进中的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办学质量,形成了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个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化学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化学一级 学科硕士点,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3个专业学位授权硕士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制药工程)。拥有1个“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 室和中心(分析科学技术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阻燃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药物创制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 物理、应用化学)。

学院化学学科2013年获批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2016年列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河北大学化学学科是河北省首个进入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的学科,也是河北大学唯一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的学科。

学院下设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3个系和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计划”团队,1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校级精品课程。河北省化学会挂靠在本院。

截止2018年9月,学院在校本科生1129人,硕士研究生458人,博士研究生30人。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一批造诣较深、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14人,博士生导师21人。教授47人(其中二级教授7人,三级教授11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学位(后)107人。

在教师队伍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优秀骨干青年教师1人,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人,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2人,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突贡”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劳动模范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人选1人、二层人选1人,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河北省高校优秀学生工作者1人,河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科研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项目52项,横向课题3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总经费约1200万元;近5年来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奖项16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年均SCI、EI收录论文近百篇,名列全校第一,出版学术专著10部。教学研究方面,2000年以来,学院共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教学用书)3部,。

学院注重教学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2000年以来,共培养博士生 49 人,硕士生 498 人,本科生 1579 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2004年获河北省唯一一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英语比赛大奖,多人获得微软认证。在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方面均居校第一,其中考取全国重点院校人数比例达66%。目前,学院与中国乐凯化学品公司、天鹅集团、康信集团、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这些基地为学院办学社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硬件设施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14850平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11台(件),设备总值3968.7万元。学院资料室的中外文藏书 4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00余种。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化学环境科学学院形成了团结求是、探索创新的良好风气,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影响。目前学院上下正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探索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发展的新模式,争取在5—10年内将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与创新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研究教学型学院。

历史沿革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51年创办于天津市的国立津沽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1952年改建为天津师范大学生化系,林子明任系主任。1953年生化系分为生物系和化学系。1954年沈宏康教授出任化学系系主任,生物系的有关化学课程均由化学系承担。1958年天津师范学院改为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了401-407等7个科学研究组,所研制的产品经鉴定大都涉及前沿科学领域,曾受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三强的肯定。同年化学系黄惠芝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天津市的劳动模范,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60年天津师范大学改建为河北大学后,化学系也以崭新的面貌快速向前发展,并逐步由师范类的学科向综合性大学的理科过渡,招生范围由全国改为以河北省招生为主,学制一律改成了5年制的化学本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化学系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受到极大的干扰,一度陷于混乱和瘫痪状态。

1970年河北大学迁到保定市。化学系从1970至1976年连续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停止招收工农兵学员。恢复了化学本科,学制四年,共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三个专业。1983年根据国家教委有关专业设置的意见,原三个专业改为化学专业。从1983年到1992年化学系专业一直为大化学专业(1983—1985年为无机化合物、分析、高分子3个学科方向,从1985年增设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两个学科方向),1985年又增设了实验技术专科(后易名为化工专科、化学专科、化学分析与质检专科,直到1997年停止专科招生)。1982年化学系开始招收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无机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但均请外校代授学位。1986年化学系获得分析化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化学系增设了材料化学专业本科,1996年化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又增设了药物化学本科专业,1998年获得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化学系增设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2000年获得无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1月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化学系与物理化学中心合并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从此,学院踏上了高速发展的腾飞之路。

学科设置

本科专业:化学、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科学

河北省重点学科: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河北省化学强势特色学科:化学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河北省理化分析中心、河北省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中心

省部级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高分子材料教育创新高地

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化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现任院长

李正平,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日本日立中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和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分子发光与生化分析:应用荧光、化学发光、共振光散射研究蛋白质核酸极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全国先进教师,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在化学领域国际顶尖学术刊物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30余篇;2010年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200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

主要科研项目:

以纳米粒子为探针的高灵敏度分子诊断分析研究(NCET-05-025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以纳米粒子为化学发光探针的高灵敏度分子诊断分析研究(20675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化学发光在基因水平上分析检测食品中病原菌(20375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快速、高灵敏度生物发光基因诊断技术研究(205020),教育部重点项目。

以纳米粒子为探针的共振光散射高灵敏度均相分子诊断分析研究(B200600096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免疫、基因分析中的纳米粒子化学发光探针研究(20311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化学发光分析脱氧核糖核酸碱基多态性的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用化学发光在基因水平上分析检测食品中病原菌(20375011)要研究领域包括免疫分析、DNA杂交分析、基因单核酸多态性(SNP)分析、microRNA分析、以小RNA调控基因表达为基础的基因治疗药物研究。

美科院士

傅承光: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53-1959,河北大学化学系,助教,1978-1983,河北大学环境分析研究室,副教授,1983至今任河北大学理化分析研究中心,教授,专业领域是高效液相色谱痕量分析方法研究,1995年2月被聘请为纽约科学院成员(院士).

院士风采

庞国芳

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AOAC研究导师,河北(秦皇岛市)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从事色谱-质谱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颇有建树,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度国际AOAC资深专家奖,现任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

白春礼

(兼职)

我院兼职教授白春礼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7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5-198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国内外共出版了11本中英文专著,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国家专利5项。

张玉奎

(软引进)

我院软引进院士张玉奎,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色谱杂志主编,J. Chromatography A、分析化学杂志编委。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从事色谱基础理论及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工作。曾在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等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四百篇,专著七部,专利十余项。曾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2004年10月由河北省政府聘请到河北大学工作(软引进),每年在河北大学工作时间累积三个月。

化学实验中心

2000年,化学院将原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并成立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全校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2005年,在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又将化学专业综合实验室并入化学实验中心管理,更名为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并于2005年11月15日被授予河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所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均实行全方位面向全校师生、面向社会有序开放。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境,政策、经费、人事、规章制度等保障机制,建立了可以预约的开放实验网络管理系统,使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

化学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4850m,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258台(件),固定资产2548.978万元,2006-2007学年,全年共计有3300人在本中心接受不同层次化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年承担教学工作量达24万人·时。

河北化学学会

河北省化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化学研究,推广应用化学,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水平”这一宗旨,团结广大会员为河北省化学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河北省化学会于1978年开始筹建,于1979年1月5日在保定市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5人,常务理事会由5人组成,沈宏康教授任理事长,王之朴同志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理事33人,常务理事9人,理事长由沈宏康教授学继任,后由王逢利副教授接任。秘书长由王之朴副教授继任,后由韩文炎同志接任。第三届理事会理事41人,常务理事由9人组成。理事长由薛恩钰教授担任,秘书长由孙汉文同志担任。第四届理事会51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由薛恩钰教授继任,秘书长由孙汉文副教授继任。第五届理事会52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由薛恩钰教授继任,秘书长由李记太副教授担任。第六届理事会52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由石俊瑞教授担任,秘书长由李记太副教授继任。第七届理事会39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由孙汉文教授担任,秘书长由李记太副教授继任。第八届理事会44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由孙汉文教授继任,秘书长由李记太教授继任。第九届理事会39人,常务理事13人,理事长由孙汉文教授继任,秘书长由李记太教授继任。)

河北省化学会是河北省化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照国家法律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河北省化学会接受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是河北省科协的组成部分。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河北省化学工作者促进化学学科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与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才的成长,发挥化学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使河北省化学科学身国家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

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于2009年4月20日在新乡市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投稿260余篇,全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在生物无机化合物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区的36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张金超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稀土离子对骨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激烈竞争,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委员会讨论一致通过决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2011年)”由河北大学承办,该会议在我校的召开,标志着我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达到一定的水平,必将对我校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学科带头人

孙汉文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原任河北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主编。

主要从事光学分析、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分析化学与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篇,出版《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论著,“导数原子光谱新技术与痕量分析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丁士文

男,中共党员,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大学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无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攻关项目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和应用化学等多家杂志审稿人,主要从事纳米介电材料、纳米光触媒材料和生态防锈颜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王海军

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软物质凝聚态结构的统计理论和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个研究方向侧重于应用统计力学原理、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重整化群和标度理论以及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探讨包括高分子、两亲分子体系、氢键液体和溶液等软物质的聚集态结构. 内容涉及高分子固化反应的溶胶-凝胶相变本质、凝胶网络的网络结构参数的计算、高分子链段的跨膜输运、特殊相互作用所致的相分离和微相分离以及支化高分子溶液的统计理论、氢键簇形成过程的几何相变、氢键体系的状态方程和涨落效应等问题. 第二个方向主要研究超冷原子和分子的光学和电子特征方面的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超冷原子和分子的统计特征、在磁光阱中的分布情况、原子分子之间合作的集体相应、超冷原子和分子与激光的相互作用、超冷原子分子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潜在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的资助。近年来已在《Macromolecules》、《Phys. Rev. A》、《Chem. Phys. Lett.》、《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记太

男,河北涉县人,1945年11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化学会秘书长。从事有机合成及其有机波谱学的研究,科研方向是有机合成生化学,先后主持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波辐射下取代海因合成的研究”、“超声波辐射下芳叉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超声辐射下邻二醇的合成及及机理的研究”,三项成果,均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辐射下3-取代吲衍生物的合成及机理的研究”。完成中-日合作研发项目三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课题多项。曾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二项。2003年以来,在Green Chem.,Current Org.Synth.,Ultrason. Sonochem.,有机化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50余篇被SCI收录。

高俊刚

男,1945.10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化学会25、26届理事,美国《Inter. J. Polym. Mater》和《环境与安全学报》编委。1970年8月毕业于天津河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70年至今在河北大学任教。自1972年以来一直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河北省攻关项目5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曾两次承担国家教育部化学和材料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课题,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被评为河北省高校《七五》、《八五》先进科技工作者和省优秀教师。有12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其中40多篇被《SCI》收录。主编《高分子材料》、《改性聚氯乙烯新材料》、《改性聚丙烯新材料》三本专著(200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参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等著作。

巴信武

男,教授。199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11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聚集态物理与化学。

杨更亮

男,汉族, 1963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区杨更亮同志于1983年、1986 年在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5月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调入河北大学化学系工作,1997-1998年在德国Saarland 大学博士后工作。现为河北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教授、中国色谱学会理事,《色谱》和《化学通报》杂志编委等职。

近年来,以本人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70余篇在被SCI索引的刊物上如 Electrophoresis,J. Chromatography A,化学学报,Chromatographia,中国科学上等发表。

另外,还申报有7项发明专利,其中,“新型塞克尔曼抗真菌药物”和“硅胶整体柱的制备与改性”、“中药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减毒增效的改性方法”已获发明专利证书(第一发明人)及“新方法炮制的低毒雷公藤提取物制备的剂型”及“网络骨架结构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均为第一发明人)等也已公示。

人才培养

学院党委曾获得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巾帼建功文明岗,保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我院学生先后荣获全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7 项;2004年获河北省惟一一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02级环境科学专业被评为2006年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英语等各项比 赛大奖。近5年来,学院本科生于2014年荣获全国首届百强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连续获得第七至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国家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位居学校前列。其中考取全国重点院校研究生比例占毕业人数的35%左右。学院与中国乐凯集 团、宝硕集团、深圳沃尔核材股份公司、河北诚信集团、河北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河北精信中国化工有限公司、保定屹隆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专业人才。其中,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68届),中国建筑材料集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79届),深圳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和平(85届)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 经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和企业的领导骨干。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