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 :鲤形目鳅科鱼类的幼体

更新时间:2024-09-20 13:54

泥鳅苗,又名泥鳅卵,泥鳅的幼体,从泥鳅受精卵刚孵化出来的最小的苗0.3毫米,到0.5毫米,再到夏花苗、寸苗,直至5-8公分长,都可以称作泥鳅苗。

形态特征

泥鳅卵圆形,直径0.8毫米左右,成熟卵受精后在水中吸水迅速膨胀,半小时左右,卵径增大到1.3毫米,几乎完全透明,泥鳅卵弱黏性。卵球分化有动物极和植物极。动物极为原生质集中的一端,植物极为卵黄集中的一端。当水温19.5℃时,从动物极原生质隆起形成胚盘似帽状,约占卵球高度的1/3,胚盘经细胞分裂进入桑甚期历时7小时15分钟。之后历经囊胚期、原肠期、原肠胚期、肌节出现期、尾泡形成期,这时器官逐步形成,眼囊、嗅囊、尾芽、耳囊、尾鳍褶、晶体耳石相继出现,心脏原基开始有节律跳动,心率约48次/分。经48小时45分钟,胚体剧烈扭动,泥鳅苗从卵膜内孵出。

生长繁殖

泥鳅苗人工繁殖的关键在于催产,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在水温为25℃度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卵,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

孵化后将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在水温25℃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仔鱼出膜后三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一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