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26 16:25

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学校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学校是省本科应用型建设试点高校、省课堂教学创新校、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高校,获批建设“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学科。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在校生规模9500余人,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截止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45人,外聘教师134人。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浙江外国语学院位列434名;在中国语言类大学位列13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5年初,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筹备成立;同年8月,省教育厅决定在该校基础上筹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6年7月,省教师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原省教育厅中等教育研究室、省扫盲与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 

1960年3月,省委批复同意改浙江文教学院为浙江教育学院。1961年至1978年1月间,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更名,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8年恢复重建浙江教育学院。1982年,学校开始举办高师业余本科班。1984年,开办函授本科教育。1993年,学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1994年,首次挂靠招收全日制普通师范本科生。1999年,学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职生。 

2002年9月,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学校创造条件,由成人高校改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学校建设新校区。2006年,省政府决定浙江科技学院原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终止办学,由浙江教育学院全面接管。2007年始,学校招收非师范类普通本科生。2008年7月,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10年4月和5月,国家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先后发文,批准学校改制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2017年,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学校开启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2022年10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成立,该院是省商务厅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共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落地县域的第一个研究院。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45人,外聘教师 134 人。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比4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以上,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比50%以上,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人、省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省“151人才工程”34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4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此外,学校聘任资深教授、全职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30余人。

省部级及以上人才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另设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其中6个专业是省一流学科。5个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自2019年以来,学校共获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3门省级一流课程,其中2019年获批15门,2020年获批36门,2021年获批42门。截至2023年9月,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89个。学校有1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方面,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基础教育二等奖1项。

一流专业建设点

参考文献: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参考文献:

对外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近20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3年,共有237人余次学生参加项目学习,接收各类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100余人次。学校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搭建平台,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

科研资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位于小和山校区弘文馆,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1700余个。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5万册,其中13个语种的外语原版图书11.2万册;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9个,电子图书178万种,电子期刊2.5万种。

学术期刊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学术理论期刊,1983年创刊,设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栏目,该刊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获得过“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全国教育院校十佳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等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办公厅“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建有6个校科研机构。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

校徽

参考文献:

校标为双环套圆型徽标。其中内圆部分的核心图形源自学校代表性建筑——图书馆。中建“1955”字样,表示建校时间;下部经纬线条,意喻学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主要的办学特色。外环的上半圈,是中文书法体校名,出自沙孟海先生手笔,下半圈为校名的英文大写“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ROMAN)字体。校标的标准色采用浙外蓝。

校训

学校校训为“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博雅”出自《楚辞·招隐士》王逸《章句》: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

“通达”出自儒家经典《学记》,原句是“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校歌

学校校歌为《浙外校歌》

(一)钱塘清嘉,和山苍苍。译馆方言,荟萃一堂。奇文郁起,日新万象。海纳百川,育桃李芬芳。

(二)同学少年,朋自远方。孜孜以求,任重道长。融贯中外,展翅翱翔。志通天下,架五洲桥梁。

(副歌)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校旗

学校校旗底色有红或白两种颜色,旗帜均为长方形,并印有校标和中英文校名,校标位于旗帜中间偏上,中英文校名位于校标下方。

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4年5月18日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历任院长

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4月26日

所获荣誉

2012年6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筹办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3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获2012-2015年度全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2018年3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被评为杭州市2017年度经济文化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3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获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20年5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获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2023年3月,浙江外国语学院获评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三星等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