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长春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9

涂长春,男,1962年8月出生,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研究员。

人物简介

涂长春,1962年8月生,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双跨教授、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学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研究员。

科研项目

1.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我国猪瘟病毒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CSFV基因的调控序列,设计并构建了特异反义核糖核酸表达质粒,首次证明反义RNA对猪瘟病毒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高达98%,为抗猪瘟育种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曾获得1995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为后来CSFV的基因变异分析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脱氧核糖核酸免疫、抗原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基因工程抗原研制等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

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启动了我国动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揭示我国猪瘟病毒遗传多样性本底。主要内容是研究猪瘟病毒(CSFV)和狂犬病毒在我国的分子流行病学本底和它们的遗传多态性分布,建立相关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库,为监测我国重要动物疫病的流行动态,做好疫情预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工作首次阐明了中国CSFV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揭示了我国CSF较为复杂的流行态势,表明了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与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结果不仅对我国猪瘟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填补了国际上CSF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缺乏中国数据这一空白,为发现和确定国外流行毒株的传入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资料和证据,对建立该病毒的全球监测体系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建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模式已经写进《我国猪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用于指导该病的防治,因此确立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我国猪瘟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地位。核心研究内容发表于国际病毒学专业杂志病毒 Research。研究成果于2004年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病毒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猪瘟病毒和狂犬病毒新型DNA疫苗和通用免疫佐剂与保护剂。该项目就疫苗制备和包裹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我们是世界上第二个在国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最权威杂志“Vaccine”发表CSFV DNA疫苗研究的实验室。

4.分子诊断试剂研究:以分子克隆技术,免疫学与细胞工程方法研制猪瘟和狂犬病毒的基因工程抗原、单克隆抗体以及PCR等诊断试剂,建立标准的抗原或抗体检测方法,进一步开发成有应用前景的诊断试剂盒。用于疫病的诊断或指导动物预防免疫接种。

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正冠状病毒亚科传播来源研究:以基因扩增、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手段,检测、分离和鉴定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体内存在的冠状病毒,从而查找SARS病毒的动物源性,研究该病毒的起源。再通过动物接种试验,筛选SARS病毒易感动物,研究动物—人的传播途径。同时建立野生动物血清SARS抗体检测的阻断ELISA方法。上述研究工作在令人关注的SARS动物传播来源研究中提出了“花面狸是SARS CoV的易感动物,不是自然宿主”的重要科学论断,为平息果子狸是否是SARS自然传播来源的国际争论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所取得的结果作为一项成果的主要内容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主要完成人)。

获奖经历

1.1995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参考资料

涂长春 - 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2022-01-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