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 :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5-15 10:52

淮南师范学院(英文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HNU),简称“淮师”“淮南师院”。学校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隶属于安徽省。

淮南师范学院前身是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9月8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建立,学校持续发展,至1962年停办,后于1978年3月复校;在198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建立。1999年8月23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成立)和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成立)三校完成了合并。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下,学校于2000年正式晋升成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泉山和东城2个同城校区,建筑总面积6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6.8万平方米。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19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学校下设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在招本科专业55个。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

历史沿革

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1951年,淮南师范学校开始筹建,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1952年9月,为了改善淮南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的状况,于安徽省淮南市创建淮南师范学校。

1958年8月9日,在《关于淮南市师范改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的请示》中淮南市人民委员会初步规划将淮南师范学校改建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9月28日,为了适应淮南地区的形式需要,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批准在淮南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增设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师范学校升格为公办专科大学。此时,淮南师范学校与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实际上是“一个学校两个牌子”。1961年1月,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淮南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未毕业的学生转入六安师专就读。淮南师范学校还继续存在,至1999年合并入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为解决淮南地区小学教师缺乏的问题,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恢复重建,设有化学、物理、中文、数学四个专业。同年初,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2年秋,学校正式开始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为校名。

1982年10月,在安徽省政府的同意下,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正式晋升成为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于1983年9月,原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又正式改名为淮南教育学院,并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也于同年年底并入。至1985年1月,学校又再次分成了“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专科学校”两所学校。

1983年,学校不断发展,升格为副厅级单位。7月9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和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完成合并,并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为校名。

淮南师范学院

2000年3月23日,在国家教育部批准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晋升成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

2004年,淮南师范学院首次招收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的学生。

2009年,在安徽省新成立的本科高校中,淮南师范学院被认定为省级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淮南师范学院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淮南师范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淮南师范学院生物科学、英语2个师范专业首次实现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2022年,淮南师范学院的6个师范类专业: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生物科学、化学、汉语言文学;3个非师范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实现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在招本科专业55个。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19人,有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科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15个校级一流学科。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智慧课堂试点课程等共125门。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图书馆由两部分组成:东校区图书馆,泉山校区逸夫图书馆。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7261.3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75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44.65万册、电子图书84.70万册、电子期刊76.00万册,学位论文1330.00万册, 音视频81390.0小时。截至2024年5月,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共229万册。

学术期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于一九八三年创办,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淮南师专主办的面向全国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在国内公开出版。刊物设有固定专栏“历史文化”“政治学法学”“高等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以及特色栏目“淮河文化研究”“党史研究”专栏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研究”等。本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收录期刊。

报刊曾荣获“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荣誉,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收录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1个省级高校智库;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1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教育部项目26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6项。获批各类专利268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20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7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

学校排行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淮南师范学院位列第465名。

校园文化

校名

“淮南师范学院”的校名中文标准字,是专用的赵朴初先生的书法集字,兼“韵”与“力”“意”与“法”。

校训

校训出自《大学》《礼记·中庸》。淮南师范学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

校徽

校徽整体设计为圆形。校徽的外圆构成元素是由中文校名——“淮南师范学院”(集赵朴初先生的书法字)和英文校名——“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弧形)排列形成。校徽主体图形为内中心圆及建校时间(1958年)。由小到大渐变的书籍(天头)设计成阶梯形,绿白相间,林立成荫,暗含书阶、书屋与书林;阿拉伯数字“1”与由小逐渐变大的“门”相互融合,勾勒出山峰的形状;校徽的主体图形下方呈现弧状,呈现出具有动能的水形。

校区情况

淮南师范学院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南市,是被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学校位于淮河之滨,八公山下,有东校区和泉山校区2个同城校区,占地面积7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东校区

东校区是淮南师范学院的老校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学院南路278号。设有化学与化工系,信息楼,继续教育学院等。

泉山校区

泉山校区是淮南师范学院的新校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西路。设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商界

学术界

所获荣誉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八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