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县 :唐朝县名

更新时间:2024-09-20 18:43

唐县名,在渭溪水北,垂拱三年析麻阳苗族自治县所置,属锦州市天宝改锦州为卢阳郡,渭阳属之,乾元元年复卢阳郡为锦州,渭阳随属之,唐末因中央王朝式微被当地少数民族占据后废除,渭阳故城在今江口县凯市村,城址现已不存。

元和郡县图志

渭阳县:“渭阳县,中下,东至州三百里,垂拱三年析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险,百姓食坡山溪水。”渭阳县在锦州西300唐里,渭阳城东有险峻的高山,高山有溪水流经县城供食用,锦州治今麻阳锦和镇。

渭溪县:“渭溪县,中下,西至州水路一百六十里,圣历元年,析峨山彝族自治县于渭溪东置,因以为名。渭溪水,北自锦州阳县流入。”奖州,贞观八年分龙标县置的夜郎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一带的舞水流域,李隆基天宝改夜郎县为峨山县;渭溪县设置时处于武则天时期,由当时的夜郎县分置而来,县治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

渭溪县以渭溪水得名,渭溪水属舞水得支流,由渭阳县流入,渭阳在渭溪水之北,渭溪水为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新晃附近符合这一条件的河流并不多,只有一条东南流向的龙鳌河符合要求,龙河又称车坝河,发源于石阡县江口县、岑巩三县交界的朝阳坡,流经铜仁市江口县、碧山区、万山区,于玉屏侗族自治县高弓滩注入舞水(舞阳河),属于沅江市水系,河长约105千米。

《大清一统志·芷江县》“龙溪,在芷江县西一百三十里,源出贵州黄道司界,流山壑中,又一支发源县境至西河口焉入于无水几,三十里为龙溪口设市于此,唐改郡曰龙溪其以是与;渭溪,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一百三十里。”渭溪、龙溪与芷江县城的距离是一致的,也再次证实渭溪即龙鳌河。龙溪郡长安四年以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改为鹤州,二十年改为业州,天宝改为龙溪郡,乾元元年复为业州,大历五年改为奖州,以龙溪得名。

通典州郡

“东至卢溪郡六百七十里,南至龙溪郡渭溪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渭阳县界百五十里,北至当郡招喻县界五十里,东南到潭阳郡三百里,西南到当郡渭阳水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当郡常丰县水路二百里,东北到卢溪郡麻阳苗族自治县界水路三百里。”以锦州市为中心,阐明了四方的郡县分布情况,渭溪县处锦州南部,渭阳县处锦州西南,结合渭溪水(龙鳌河)的走向位置,与记载完全一致。

渭阳争议

多数人将渭阳县与凤凰县黄丝桥古城联系在一起,认为黄丝桥古城就是唐渭阳城,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凤凰厅志》及《大清一统志》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是清代才有的,黄丝桥古城有史可查修建于清康熙,《大清一统志》关于渭阳县故城的记载有两处,一处凤凰、一处铜仁市。“铜仁府:渭阳废县在铜仁县南。辰州府:渭阳废县在凤凰西南,唐置县,五代十国以后为蛮地。”湘、黔两省二府都说古渭阳县在自己境内,凤凰的黄丝桥古城虽然不是唐城但毕竟有座小城,其城楼上刻有“渭阳唐城”四字,但铜仁市境内无对应的唐城遗址或小城,可以想象唐朝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300余年,唐朝城墙遗迹早已不可寻,同时期存在的渭溪县、卢阳县、常丰县、洛浦县、夜郎县等等也无城址存在,只能依据历史资料进行推测,并不是今天有座小城就认为是某唐朝的县城,是与不是需要结合历史记载结合山川河流进行分析。

凤凰县黄丝桥古城与历史记载的渭阳县不匹配,基本上可以排除作为渭阳县治的可能,判定的理由非常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①方位不合,今天黄丝桥古城在锦和镇的西北方向,与记载西面或西面偏南是不相符的。

②距离不合,锦和镇与黄丝桥古城的距离不过50公里,远不足记载的300里。

③交通不合,黄丝桥古城与锦和之间是不通水路的,而记载却是渭阳至锦州市是可通水路到达。

④命名不合,渭阳县以渭溪得名,而黄丝桥古城远离今车坝河,且车坝河与黄丝古城之间还隔了一条锦江,如果渭阳县在黄丝古城这是不符合命名规则的。

⑤地理不合,记载渭阳县东侧有险峻的高山,而黄丝桥古城别说东侧,就算周边也不存在险峻的高山,与渭溪相距遥远。

⑤管理不便,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特别是五溪地区山高路崎尤为如此,查阅文献及今五溪地区各县,县治一般处于河流滂,这样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可以通过河流深入进行有效管理,渭阳将县治置于黄丝桥古城却要管理锦江、车坝河上游地区在古代是不现实的,管理难度极大。

渭阳城址推测

经过上述文献的分析可以概括出渭阳县的一些地理特征

1、命名方面:渭阳县因渭溪得名,其城南部不远必然存在一条渭溪水,所谓山南水北为阳,渭溪水为南北流向的舞水支流,即今龙鳌河,今龙鳌河流经江口县南部,渭阳县也应在龙鳌河北的江口县进内。

2、方位距离:锦州市驻地为今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依记载渭阳在锦和镇西南300唐里处,依然将渭阳指向江口境内。

3、交通方面:渭阳与锦和镇之间有水道相通,这条水道为辰水,在辰水旁。

4、地理面貌:渭阳县城在一座险峻的高山西侧山脚,高山有溪水流下供居民食用。

符合以上要求的地点在江口县凯德街道凯市村,此地地形开阔适合建城,凯市村南距龙鳌河约20km,北至江口县城约8km,沿辰水至锦和镇约120km,约和290唐里,与记载的300唐里基本一致,1唐里≈0.83华里;凯市村东侧有座海拔约1100米的高山,山有溪水流经凯市村,与历史记载一致,但没有发现存在唐城遗迹,经过千年城址已经被掩埋在黄土之下。

参考资料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八十五.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21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九十九.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