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屑 :以元麦为主材制作的地方小吃

更新时间:2023-09-25 12:21

焦屑是以稞麦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一款地方小吃,调料是清水,主要是通过火烤后加水搅拌的方式制作而成的。

基本状况

一种扬泰地区传统的速食品,是用元麦烤至微黄后磨制而成,有浓烈麦香味,兑水即食。

制作食用

传统制法

从清末开始,江苏江北扬泰地区就饱受长期的战乱,农民经常无暇顾及田地,因此当时一般人家是很难顿顿吃到 大米饭的。恰好本地区产元麦,有酿酒的传统和喝粯子粥的习惯,当地农民发现元麦炒至焦黄碾碎了的细屑,只要直接用水调一调变成面糊状就可以直接食用,极其方便,而且调出来的糊不光散发出浓烈的麦香味,还极易当饱,于是就此广为流传。后来遇到农忙时节,家家赶收作物,索性就于地里就餐,焦屑易于制作便于食用的特点就此大派用场,于是家家流传开“六月六,吃焦屑,吃块焦屑涨块肉”的俗话,这里“涨块肉”不光指稞麦的营养价值高,穷人家可以把它当肉,还指吃焦屑省时省粮农忙时得以多收快收好能多买块肉的愿景,体现了没肉吃时农民们苦中作乐的自嘲精神。

食用方法

焦屑算是一种零食,因为吃焦屑和吃泡炒米一样,用开水冲了吃,不过必须调匀呈糊状才有味道,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不过更爽口。在战争年代焦屑又是一种应急的食品,一是吃起来方便,冲入开水,用筷子搅一搅就可以了,连佐料都不用加;二是比起其他的应急食品,如炒米、炒面、米汤,焦屑更容易吃饱肚子。在实际上,焦屑与炒米等相比,其性质更接近于一种应急食品,因为据考证,焦屑诞生于清代末年,远比炒米诞生得晚。正如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的结尾中所说:“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历史讹误

但是,汪曾祺先生在《炒米和焦屑》文中说焦屑是锅巴碾碎后制成的,这是不对的,可能是汪先生出身于大家,能顿顿吃着米饭,加之少年离家,不曾下过地,对儿时记忆之物不太明晰了,约莫觉着焦屑与米屑类似,才生此讹误。后来当地官员遇到汪先生几次,本想向汪先生指出此事,却因觉此不上台面,因此错过,如今就成一桩憾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