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红 :博士生导师

更新时间:2024-09-21 12:51

熊秋红,女,天门市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理事、《法学研究》编辑、中国检察学会检察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个人概况

熊秋红,1991年-1996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理事、《法学研究》编辑。

2000年5月-11月,曾在挪威人权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5年4月-6月,曾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及国际刑法研究所从事中欧合作项目研究;2006年9月-12月,曾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个人成就

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刑事侦查程序研究》、《刑事证明理论》、《死刑案件的辩护》、《刑事证据法中的权利保护》等多部专著的写作,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和高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教材。

曾在《刑事法学比较研究》(法国)、《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较有影响的论文包括《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之展望》(1995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议》(1995年)、《论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1996年)、《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1997年)、《英国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获得的证据处理之评析》(1998年)、《司法公正与公民的参与》(1999年)、《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2001年)、《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2003年)、《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建构》(2006年)、《秘密侦查之法治化》(2007年)等。

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和《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版)。此外,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刑事侦查程序研究》、《刑事证明理论》等多部专著的写作,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和高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教材。

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第一、二等奖、教育部法学类著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司法部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成果奖等奖项。

文集:

刑事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

人、人权与刑事法

回到刑事法的原点

秘密侦查之法治化

规范的背后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建构

凝固的建筑与成长的法律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律师与社会正义

重读《一本必须归还的〈汤姆历险记〉》

杜绝“拍卖判决书”需对症下药

社会转型与学术腐败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应以保障人权为核心

五次判死刑 缘由耐寻味

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

“刘涌案”拷问刑事司法

刑事证明对象再认识

死刑案件中的辩护

论刑事司法中的自诉权

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倾听历史的足音――社科院、法学所与我

司法公正与法官责任追究

感受法学的域外语境

陈光中先生访谈录

简评英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解读“辩诉交易”第一案

借鉴保释制度与减少审前羁押

任命信息

2020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聘任熊秋红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届特邀咨询员,聘期为五年。

参考资料

获聘最高法“高参”的都有谁?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网.2020-12-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