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罴岭 :位于湖南衡阳市的山岭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3

灵官镇熊岭 地处祁东县灵官镇西部的熊罴岭,海拔388米,因山势嶒崚盘踞似熊罴而得名。对于熊罴岭的险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俗音乐:“熊罴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清宗稷辰《过熊罴岭》极尽雄险之势:“百折上危巅,严关势凛然。一夫能守险,半壁足雄边。屹立熊长踞,飞马不前。澄清天宇阔,极目靖氛烟。”熊罴岭林深树茂,古时常有猛兽出没。据民国\u003c\u003c祁阳市志\u003e\u003e记载:“隆武元年(1645),熊罴岭有虎数百互斗,其一最巨,色赤如火,咆哮裂山石。”

熊罴岭古为衡永通道,明监察司严起恒建关其上,并设邮舍、佛阁、凉亭,是过往行人必憩之所。每当天朗气清,晴空万里之晨,置身峰顶,看旭日从东方的天幕中缓缓跃出,其情状让人惊羡不已,故有“熊岭朝”之誉,为古祁阳十景之一。清欧阳《过熊罴岭》写尽此山景象:”不因飞步上南屏,谁信熊罴天半青。鸟道直凌烟外路,羊肠小憩树边亭。云山极目通千里,石栈何年凿五丁。我欲鸡鸣观日出,试从绝顶望东溟。“山中的西莲庵为祁阳市名寺,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2002年整修一新。

地理位置

熊罴岭位于祁山山脉,是祁阳祁东两县的分界点

得名由来

上有熊罴岭,下有浪滩,是流传于祁山一带的一句民谚。远古时候,熊和一种叫“罴”的动物常常出没于山岭,这里故得名“熊罴岭”。“罴”( pí)在当地读“xu”。“熊罴岭”用祁阳话读作“熊需两”

历史典故

陈荐奏免漕粮

自古以来,祁山一带便流传着一句民俗音乐:“上有熊罴大岭,下有溘浪险滩,熊罴离地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溘浪滩水急礁多,鱼过要压扁,谷过要成壳”。明朝时,官府解运漕粮,陆路要经过高峻崎岖的熊罴岭,水运要经过礁多水急的溘浪滩,在加上浏阳市发生自然灾害,浏阳漕粮由祁阳市填补,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当时的户部尚书祁阳人陈荐体察家乡人民的疾苦,奏请皇帝终于免去了漕粮。如今,“陈荐大人奏免漕粮”的故事仍为祁阳人民所赞颂。

石达开大战熊罴岭

清咸丰九年(1859)正月,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统率10万大军由江西南安之崇义县入湘境,首攻桂阳县。三月初九,石达开亲率一路由宁远县攻祁阳,十二日抵白水一带,十三日抵廖家桥、石坝里、观音滩镇。三月十五日,石军与清军在祁阳城外围开展了激战,互有伤亡,石军将领汪同喜牺牲。二十日午刻,石军开始攻城,连攻两昼夜,不克。

三月二十二日,石军于祁最东乡追歼清千总罗士荣,外委张友元及清军数百人。后数日,清各路援军云集祁阳市,肖翰庆统带水师营沿江巡截;廖洪顺的长胜军,陈堤的吉后营,阳安臣的阳字营,黄三清的清字营分据城外各险要;赵焕联的和字营,魏喻义的质字营,何绍彩的何字营以及刘岳昭等营分驻熊罴岭、灵官殿一带,企图围困岭上石军。石达开老营始驻永昌书院,继扎枫林桥、熊罴岭。白昼放旗蔽日,战鼓咚咚,晚间灯火通明,达旦不熄。祁城守军风声鹤,一夕数惊。时而“禁声燃灯”,恐石军“见而施枪”,时而虚张声势,“益多张灯,以示兵多”。

四月初一,新任永州镇总兵周宽世驰援祁城,石军乔装清军至长庆桥迎接,对周部进行突然袭击,清军伤亡惨重。

四月初三,湖抚骆秉章命令道员陈士杰救援祁阳市,进驻熊罴岭一带.与和字、质字、刘氏诸营合兵,在灵官殿同石军激战月余,四月十五日,双方都以主力投入战斗。石军分10路进攻,自卯及申,激战近12小时。石见清军抗拒甚力,因设计佯退;清军追赶,石军乘机由右路侧袭,清军大乱.退守洪桥。石达开虽取得这次大会战的胜利,但知补阳清军集结甚多,攻城难免旷日持久,便改变了战略计划,于四月十七日夜.率兵从祁阳西北撤走。

熊罴岭华南虎斗

祁阳多丘陵,旧时豹、野猪、野兔、等野兽很多,为老虎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古时祁阳多华南虎。据清同治\u003c\u003c祁阳市志\u003e\u003e记载:熊罴岭有二大群系的虎,经常在熊罴岭附近厮杀。每群有100多只,打群架时,叫声惊天动地。其中一只虎王,咆哮起来,山崩地裂。民国\u003c\u003c祁阳县志\u003e\u003e(卷2.事略)也记载:隆武元年(1645),熊罴岭有虎数百互斗,其一最巨,色赤如火,咆哮裂山石。自后虎时入城啮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