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岩鳅 :栖息于山涧溪河中的小型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3

爬岩鳅,学名:Beaufortia levertti(Nichols et Pope,1927),为平鳍鳅科爬岩鳅属的一种鱼类。体稍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吻圆钝略尖;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后半部;口下位,弧形;须3对:吻须2对,颌须1对;体被细小圆鳞,头部、胸鳍基上方和胸腹部均无鳞;头部及体黑褐色,腹面白色;头和体背部具圆形或长圆形不规则黑色斑点。

爬岩鳅属平鳍鳅科,有多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海南水系和东南亚些河流上游的急流中。

爬岩鳅是一种底栖小型鱼类。体色较为多变,体型特化,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吸附于石块上生活,以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在饲养中,应保持鱼缸中溶氧量充足,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水流,以模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保持水温不要超过28℃。爬岩鳅不挑食,可以喂以藻片、异型鱼专用饲料、冷冻水蚤等,但不能吃到浮于水面的食物。

形态特征

体长圆盘状,前部平扁,体宽大于体高,尾柄稍侧扁。口略宽,弧形。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细小吻须。口角须1对。唇片边缘具乳突。鳃孔小,止于胸鳍上方。偶鳍宽,平展,胸鳍起点位鼻孔后缘的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连成吸盘,显著盖过肛门,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臀鳍小,具硬刺。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体稍延长,尾柄侧扁。头部侧扁、吻端圆钝。口下位,口裂小。呈马蹄形。下颌外露。下唇呈“八”字形,中部有1个缺刻;左、右唇片前缘具乳突。口角须1对。鳃裂极小,约等于眼径。体被细鳞,为皮膜所覆盖。侧线完全。左,右腹鳍联合处有1个较深的缺刻。尾末端斜截,下叶略长。体背棕褐色,头部、体背侧和偶鳍基部密布大小不等的虫蚀斑。背鳍和尾鳍有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底栖小型鱼类。体型特化,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吸附于石块上生活。

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溪急流处,吸附在岩石上,刮取固着藻类为食。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海南省水系和东南亚一些河流上游的急流中。另在湖北省三峡地区的神农溪和重庆市城口县境内也有分布。云南省多地河流也有分布。

生长繁殖

饲养方法

在饲养中,应保持鱼缸中溶氧量充足,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水流,以模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保持水温不要超过28℃。爬岩鳅不挑食,可以喂以藻片、异型鱼专用饲料、冷冻水蚤等,但不能吃到浮于水面的食物。

参考资料

Beaufortia leveretti.COL.2024-07-28

Leveretts Flossensauge.IUCN Red List.2024-07-28

Beaufortia leveretti .Fish Base.2024-07-28

[科普中国]-爬岩鳅.科普中国网.2024-04-04

鱼类图鉴 | 四川爬岩鳅:勇攀高峰的“水中壁虎”.云南网.2024-04-04

养好贵州爬岩鳅 - 中国知网.kns.cnki.net.2021-06-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