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草 :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9-26 16:13

牡丹草(学名:Gymnospermium microrrhynchum)是小檗科牡丹草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牡丹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根状茎块根状,直径约2厘米;地上茎直立,草质多汁,禾秆黄色,顶生1叶。叶为三出或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草质,小叶具柄,长约2厘米,叶片3深裂至基部,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4厘米,全缘,先端钝圆,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托叶大,2片,先端2-3浅裂。总状花序顶生,单一,具花5-10朵,花序梗长约8厘米;花梗纤细,下部花梗长2-2.5厘米,上部花梗较短;苞片宽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6毫米;花淡黄色;萼片5-6,倒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圆;花瓣6,蜜腺状,长约3毫米,先端平截;雄蕊6,长约4毫米;雌蕊基部具短柄或近无柄,子房卵形,胚珠2-3枚,花柱极短,柱头平截。蒴果扁球形,直径约6毫米,5瓣裂至中部。种子通常2枚,压扁。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范围

牡丹草分布于吉林、辽宁省朝鲜有分布。

生长环境

牡丹草生长在海拔约100米的林中或林缘。

应用

牡丹草的引种和栽培研究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包头市引种15种中原牡丹进行为期两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其成活率和物候期等,对其生长状况、植株观赏性状、花色和花期等进行观察记录,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种牡丹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宜在包头市露地栽培的牡丹品种;筛选出可以在包头市采用设施栽培的品种;其余品种不适宜在包头地区露地栽培。试验不仅成功的筛选出了适宜在包头市进行露地栽培的牡丹品种,还为该地区牡丹的引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生长习性

牡丹草是中国长白山区林下早春草本植物层片的重要组成之一,其生育周期能很好地衔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研究植物生态适应的理想材料。牡丹草从顶花破土到雪融开花,说明该植物在夏眠期并未真正休眠,而是在完成地下芽的形态建成。

繁殖

牡丹草可通过块茎和种子进行繁殖。由于特殊的生活周期导致牡丹草种子发育时林冠层树木已经开始展叶,林下光照减弱,果序上多数果实发育不良而空瘪,种子数量稀少、大小不一,存在后熟现象,休眠类型为上胚轴休眠。低温处理、激勃素处理、赤霉素与低温处理结合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牡丹草种子上胚轴休眠,其中低温处理35天结合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浸泡24小时解除效果最好。采集牡丹草种子,将牡丹草种子与湿沙(种子:沙子=1:3)混合均匀,湿度约40%,进行层积处理。低温4 ℃结合赤霉素(300 毫克/升)处理。然后将种子种于营养钵中,6月牡丹草种子刚脱离时种胚发育仅为球形期,经自然层积后25天左右发育为心形期,33天后发育为鱼雷期,再经65天发育为子叶期,子叶期后种胚生长迅速,仅13天左右种胚长度可达种子长度的1/2,再经5天胚根露出萌发孔。整个形态后熟过程历经4个月左右。

用途

牡丹草顶冰萌发,生长发育迅速,萌发后第二天便可开花,花期长约1个月,花序大、色彩艳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牡丹草的生育周期能很好地衔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研究植物生态适应的理想材料。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