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 :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

更新时间:2024-09-21 03:59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病来势凶猛,流行年份致使全园濒于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生危害,不仅减低产量,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

病害表现

黄褐色或锈红色。病菌能够侵染至木质部造成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输送和吸收,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环绕茎杆引起树体死亡。

(2)叶片: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连续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因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

(3)花: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变褐枯死后脱落。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速度较慢或不能完全开放,这样的花可能脱落也可能座果,但形成的果实较小,易脱落或成为畸形果。

疾病根源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只要是影响到树体健康的因素都会引发溃疡病。从多年来发病调查情况看,施肥偏氮、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及未经腐熟的生粪、使猕猴桃根系变色、根系衰弱,是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发病病程为:

首先,应该是根部先表现出根系变色、根系衰弱。

其次,地上表现出溃疡病的症状。

再次,树体储藏营养的后效在促进枝条生长,普遍认为根系还好,在上面怎么施药都无济于事,关键是根部问题没有根除。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的十大根源为:

1、烧根:施肥部位离根系太近(或者就在根系上)、施肥量偏大,烧根现象严重。

2、恶根:根际(水、肥、气及固、液、气三相)环境恶化,根弱、根腐现象严重。

3、沤根: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积水的地块,排水性不良;大水漫灌、低洼地积水,发生沤根。

4、弱根:土质黏重、建园时苗木栽植过深等,透气性差、根系无氧呼吸,根系生长难以维系。

5、病根:重茬病害,在已栽过苹果、梨、桃等多年生果树的重茬地,不注重土壤改良,养分失调、病菌积累,不发根。

6、超载:负载过重,不根据树体状况确定留果量,过量消耗树体营养,造成树体营养亏缺,树体衰弱。

7、荫蔽:重叠枝多,造成采光不良,营养积累少、损失多,造成早期落叶现象严重。

8、病伤: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伤口,及非正常落叶的芽眼,都易侵染。

9、枝幼:夏梢及秋梢,偏氮的情况下难以在落叶前木质化,冻害会普遍发生。

10、肥偏:由于偏施氮肥和高浓度复合肥,使土壤中有机质过量消耗、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猕猴桃溃疡病根治方法

主要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新梢、枝蔓、叶片和花蕾,以危害1-2年生枝梢为主,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实。植株受害后,于 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枝蔓上发生 1-3cm 长的纵裂缝, 并流出深绿色水渍状粘液 ,高湿条件下, 在裂缝处分泌白色菌脓 ,最后流胶部位组织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病部上端枝条发生龟裂,萎缩枯死 .叶片受害后出现1-3mm不规则形的暗 褐色病斑 ,病 斑外缘 2-5mm范围变黄,重病叶向内卷曲 ,枯焦、易脱落,花蕾受害后,在开花前变褐枯死,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腐状。

疾病病原

该病于 198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静冈县首次发现后,美国、新西兰、日本、中国的专家学者先后开展了猕猴桃溃疡病菌鉴定,多数认为猕猴桃溃疡病菌属于丁香假单胞杆菌,其病 原 为 猕 猴 桃 致 病 变 种,也 有 人 认 为 是 丁 香 致 病 变 种,也有人认为是死李 致 病变种,前对于该致病变种的归属尚无定论,据推测可能与其地理分布有关。

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对高温适应性差,在气温 5℃时开始繁殖,15-25℃是生长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 7d即可见明显病症,30℃时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15℃条件下病菌迅速扩大,在猕猴桃病株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病原菌具有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特点。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潜伏2年以上,在植株上病原菌主要在枝干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最先开始进行活动。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容易在冷凉、湿润地区发生并造成大的危害。但这类地区又是发展优质猕猴桃且生产成本低的理想生态环境。

猕猴桃溃疡病菌致病力较弱。因此,其发生必须首先要有伤口的出现,如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溃疡病病菌才能从伤口侵入发病。

传播途径

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是侵染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叶片和花蕾,引起花腐叶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死。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稍、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分散100-300m。

侵染循环

2月初在多年枝干上出现菌脓白点,自粗皮、皮孔、剪口、裂皮等伤口溢出,并迅速扩散变乳白色,自后变红褐色。3月末以后,溢出的菌脓增多,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干出现溃疡斑或整株枯死,成熟新叶出现褐色病斑,周围组织有黄色晕圈。6月后发病减轻,夏、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

发病规律

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粗放管理区重于精耕细作区,衰老树重于健壮树,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成片种植区重于隔离种植区,迎风带重于避风带,高寒区重于温暖区。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苗木检查,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接穗和插条,防止远距离传播。

生物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多因树势老、弱、衰以及抗病能力差病菌易侵染而发,病菌随树液流动,加大危害程度。防治方案如下:

1、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以减少传染病源。有条件的地方宜摘除夏梢。

2、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消除堆肥中病原菌以及虫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自行发酵堆肥。

3、使用微生物制剂及果园种草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与猕猴桃根系环境,增强树势。

猕猴桃、核桃溃疡病具有作物皮层较厚、病原隐蔽性强的特点,上述方案包括物理手段与多种用药手段互相支持,起到减少病原、使药液接触病菌进而杀死的特点,解除病害。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树体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