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2:16

王书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2014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区域多尺度嵌套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多污染物多源分类减排-环境影响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模拟、基于环境效应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决策技术、大气汞排放与污染控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2019年9月,荣获“科学探索奖”,肯定她在大气污染源-受体非线性响应模拟和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方面的成绩,鼓励她在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应对等问题上进行探索。

2020年6月,2020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发布,王书肖上榜。

教育背景

1991.9至1995.7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系 工学学士

1995.9至1998.3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系 工学硕士

1998.3至2001.9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工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11.1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员

2006.12至2011.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副研究员

2003.12至2006.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助理研究员

2000.8至2000.9 哈佛大学环境委员会 访问学者

2001.11至2003.12 哈佛大学环境中心 博士后

2003.1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访问学者

2006.7至2006.8 哈佛大学环境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

2010.6至2010.8 田纳西大学土木与环境系 高级访问学者

2011.6至2011.8 田纳西大学土木与环境系 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与控制

—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排放清单

—区域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

—大气污染与气候的相互影响

—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2. 汞污染与防治

—大气汞排放

—大气汞污染观测

—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

—汞污染防治策略

研究概况

1、主要在研项目: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特征与控制途径预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2013

2) 国内外研究的集成总结与国家大气环境关键问题识别,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2013

3) 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评估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2014

4) RSM技术研究及其在中国区应用,中美国际合作,2011-2013

5) 大型发展中经济:当前及未来对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中挪国际合作项目,2010-2012

6) 评估短寿命污染物的气候和空气质量影响,中欧国际合作,2011-2014

7) 亚洲减少能源消耗/CO2排放以改善空气质量,中日国际合作,2008-2012

8) 燃煤烟气中汞在飞灰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2013

9) 我国环境汞污染的来源、化学特征与转化机制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2013

10) 我国大气汞污染排放清单及控制对策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2012

11) 汞污染控制谈判支撑关键技术与对策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2014

12) 中国汞污染控制能力建设项目二期,中挪政府间合作项目,2010-2013

13) 典型无意排放领域现状调查评估及排放源清单建立,国家环境保护专项,2011-2015

14) 燃煤锅炉除尘脱硫技术的协同脱汞效果研究,横向课题,2011-2012

15) 无意排放领域汞公约谈判应对策略研究,国家环境保护专项,2011-2012

16)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汞排放控制技术选择,国家环境保护专项,2011

2、主要完成项目:

1) 我国酸沉降相关物质的排放特征及强度研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2005-2010

2) 区域大气污染源识别与动态源清单技术及应用,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06-2010

3) 中国燃煤大气汞污染控制研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2011

4) 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联动机制研究,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环境保障课题,2010-2011

5) 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汞排放水平监测与评估,北京市环境保护项目,2011

6)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框架设计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环境保护部科研专项,2009-2010

7) 中国城市群复合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研究,中日国际合作项目,2006-2010

8) 室内空气污染,中挪国际合作,2008-2010

9) 中国贵州省农村能源改善的费用效益分析,中挪国际合作,2007-2009

10) 中国汞污染控制能力建设-贵州省案例研究,中挪政府间合作项目,2006-2009

11) 中国炼锌大气汞排放研究,中美国际合作,2008-2010

12) 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研究,中意国际合作,2008-2009

13) 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技术选择,环境保护部,2008-2009

14) 考虑中国新兴都市的成长构筑排放限值,中日国际合作,2008-2009

15) 中国大气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环境保护部科研专项,2007-2008

16) 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研究,北京市环境保护项目,2006-2008

17) 北京奥运期间措施实施后效果评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技计划,2008

18) 城市大气细粒子PM2.5污染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5-2008

奖励荣誉

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理论与关键技术”(2011)

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2010)

3.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4. 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先进个人(2010)

5.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2008)

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2008)

7. 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2008)

8. 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力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2007)

9. 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

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

1. Wang Shuxiao and Zhao Y. Air Pollution and Lung Cancer Risks. In: Nriagu JO (ed.) Encyclopedia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volume 1, pp 26–38 Burlington: 爱思唯尔, 2011.

2. Jiming Hao, Wang Shuxiao. Air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Path to a Brighter Future, Routledge, 2009

3. Streets DG, Hao JM, Wang Shuxiao, Wu Y. Mercury emissions from coal combustion in China. In: Mercury fate and transport in the global atmosphere: emissions, measurements and models, Springer, 2009

4. Wang Shuxiao, Jiming Hao, Ji Li, Yongqi Lu. Local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ollutants from the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 and Transportation. In: Clearing the Air: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Damage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edited by M S Ho and C P Nielsen). MIT Press, 2007.

5.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教社,2010

6. 郝吉明,王书肖,王丽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例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郝吉明,王书肖,陆永琪。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发表论文

1、国际期刊论文:

1) Wang Shuxiao, Xing J, Jang C, Zhu Y, Fu J, Hao Jackie McLean Impact assessment of ammonia emissions on inorganic aerosols in east China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techniqu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DOI: 10.1021/es2022347

2) Wang Shuxiao, Hao JM Air quality 管理学 in China: issues, challenges, and opt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3) Li XH, Wang Shuxiao, Duan L, Hao JM, Long ZW 设计 of a compact dilution sampler for stationary combustion sources. Journal of the Air \u0026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11, 61: 1124–1130. Doi: 10.1080/10473289.2011.604556

4) Schreifels J J, Wang Shuxiao, Hao Jackie McLean 设计 and 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technologies at coal-fired boilers. Frontiers of 能量, 2011, Doi: 10.1007/s11708-012-0171-4

5) Kragie SX, Barry R P, Bergin M H, Wang Shuxiao. Airborne trace metals from coal combustion in Beijing. Air Quality and Atmospheric Health, 2011, Doi: 10.1007/s11869-011-0157-0

6) Wang Shuxiao, Xing J, Chatani S, Hao JM, Klimont Z, Cofala J, Amann M. Verification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China by satellite and ground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ervation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 45: 6347-6358

7) Wei W, Wang Shuxiao, Hao JM, Cheng SY. Projection of anthrop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挥发性有机物) emissions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2010-2020.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 doi:10.1016/j.atmosenv.2011.01.013

8) Zhang HF, Hu DW, Chen JM, Ye XN, Wang Shuxiao, Hao JM, Wang L, Zhang RY, An Z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crop residue burn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5: 5477-5482

9) Xing J, Wang Shuxiao, Jang C, Zhu Y, Hao JM Nonlinear response of ozone to precursor emission changes in China: a modeling stud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tmospheric 化学 and Physics, 2011, 11: 5027–5044

10) Xing J, Wang Shuxiao, Chatani S, Zhang CY, Wei W, Hao JM, Klimont Z, Cofala J, Amann M. Projections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its impacts on regional air quality in China in 2020. Atmospheric 化学 and Physics, 2011, 11: 3119–3136

参考资料

2019科学探索奖公布:50位获奖人每人300万元奖金.tech.sina.com.cn.2019-11-04

2020福布斯 中国科技女性榜.福布斯.2020-06-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