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焱 :王伏焱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8

王伏焱(1964~),原名王福彦,黑龙江省青冈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应征入伍,历任排长、指导员、干事,沈阳军区文工团创作室编剧。著有小说集《高雪部队》、《1277高地纪略》。共发表文学作品十余部,计200万字。作品曾获1996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全军新作品奖,第三届辽宁文学奖。小说集《高雪部队》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人物简介

青年军旅作家王伏焱的小说集《高雪部队》,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的一部。书中收录的主要是王伏焱90年代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王伏焱的创作一直有着清醒的意识和执着的追求,诚如批评家何志云先生在丛书审评评语中所云,王伏焱“格外关注新一代军人的特异之处”。窃以为,所谓“特异之处”,正是该书小说人物身上浸漫着的挥之不去的“英雄情愫”。《次生林》中的童魁武、杜英杰,《远在天边》中的胡平,《高雪部队》中的高雪,《鲜花盛开》中的尚渔天,这样的军人形象至少在过去很少见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军人与英雄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无不留着英雄的烙印。王伏焱作品的主人公,身上的英雄气息更多是一缕缠绕于筋骨间的冷雾,一团埋伏在心灵深处的烈火。他认为“军中那种把责任和自尊作为自己的基本操守,刻意揉搓自己、挤压自己生命水分的人,那种具有司巴达式的坚忍,不断熬炼自身,使其成为一具强悍生命之躯的人,更具有新时代英雄的特质(王伏焱《当下英雄形象的世俗考虑》)”。王伏焱的此番结论,无疑对新时期军旅文学是个独特的注脚。

王伏焱的创作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鲜活的人物个性,风格冷峻,寓意深,行文干净。他的军旅中短篇小说都是以我国东北地区和平时期军队为艺术对象,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艺术画图。

写作特点

他的军旅小说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切身的军旅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二是以新一代年轻军官为关注重点。王伏焱一直坚持业余创作,从基层到机关,多年来从事干部工作,内心剔透,由此获得了对军人人生的深切体验,这构成了他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强烈的创作冲动。如在中篇小说《高雪部队》中,以一个“跑”的军事训练基本动作为切入口,从要领到感受、从个人到整体、从“汗气”到“气流”、从肉体到精神,王伏焱用切身的生命体验和个性化的艺术感受,对“五公里越野”作出了一次标准到位的军人式文学阐释,可谓是向此类“经典描写”的一次叫板。

王伏焱笔下的主人公都不是干部子弟,大多出身平民,没什么高远的背景,有的只是自己的才干、智慧和抱负。他们热爱军人职业,渴望在军中建功立业,但动机和驱力绝不是“逃离土地”或“家属随军”,他们爱的是军人职业本身,只要在军营中待着,他们就如鱼得水,如鸟在天,就像《鲜花盛开》中的尚渔天一样———

“尚渔天一直自负,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这不是仰赖血脉的衍息,而是天赐的一种感应,那种只要将身体裹入军服,周身奔涌的血液几乎透体而出,灵感稠密得一把握不拢,流萤般满世界飘飞。”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段话看作是王伏焱的夫子自道,同时也就有理由更加关注他那种以切身的生命体验所奉献给我们的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