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文 :漫画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1

少女漫画家王宜文是台湾省少女漫画家中算的上是画风华丽、挥洒自如的一个作家,从汉堡漫画月刊出身的她,前后转战三家出版社,创作题材多变,从科幻到男女间的爱情描写都是她擅长的创作领域。台湾东立旗下漫画家,王宜文以多变的线条,多变的画风,多变的内容而被称“百变女王”。

人物经历

19岁进入《汉堡漫画》。当时亲自去投稿,结果主编给了我一叠稿纸要我回去画我以为是打发我回去,结果没想到……踏入漫画界了。

21岁进入《大然LALA》漫画杂志。当时还是盗版漫画的天下,所以我所连载的那本杂志自然也因为301条款的原因停刊了。

23岁进入东立出版社至今。从来没有连载过长达数本的故事,除了自我挑战,差点连命都没了也因为这时接触的不再是同人志式的漫画,而是专业的商业漫画,所以开始调整脚步。

人物采访

第一次投稿的契机:

第一次投稿是在汉堡漫画,虽然小咪漫画周刊在王宜文初中时就有了,但是我并没有投稿,说到我画漫画的历史,我是在小学时就开始画了,不过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在《汉堡漫画月刊》投稿。

少女漫画与少年漫画的不同:

我觉得少女漫画跟少年漫画有不同的地方是,少女漫画的创作会有寿命的界限问题,差不多是10年-20年,故事就会开始跟现实脱节了,因为作者的心态没办法回归到过去,就算试试着去回溯好了,也只能算是一种“模拟”的状态。然后就会被读者发现,所以,其实少女漫画作家都有想转行的打算。

成为职业作家的影响是:

我感觉跟现在比起来,之前只是为了兴趣而作画的心真是愉快多了,当时投稿的自己,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会成为一个作家,而当了作家该有什么样的生活?

我在汉堡市月刊停刊之后,转往大然的《菈。杂志,汉堡那时我发表了《卡文与克莱》、《另一种颜色》、《野火恋》。而《菈菈》杂志其实当时仍未走向授权时代,我跟高永当时就在这一杂志里一同发表,当时的作品是《杜巴明二号》,科幻的走向。而本来是打工性质的创作,到后来份量越来越重,最后就专心成了作家。

在作家跟学生中间的生活,其实两头都要忙,生活是相当紧凑的;直到在学时期曾有一次车祸,当时正是在东立出版社连载《烽火情缘》的时候,那次病的满严重,甚至有些失忆,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对自己说,人生不能太紧。

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休学,开始认真的从事漫画工作。也可以说,我算是在东立的时期才觉得自己比较正式的踏入作家之路。如果说到之前有没有社团经验,这要说到“地平线”。

相信这社团勾起很多人的漫画回忆,当时的‘地平线’是由黄嘎跟爱弥儿一同创办,我是后来才加入的,那时是经由慢保的漫画主编郑雅铃所介绍的;之前并没有什么漫画社团的经验,“地平线”后来创办了台湾省第一本的同仁志刊物贩售,相信大家对这都印象深刻。

《烽火情缘》

说到这部作品,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有日本作品《凡尔赛玫瑰》的影子在,虽然听了不一定感觉舒服;不可否认的,《烽火情缘》的确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之一,不过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没有什么好处,就好比它会常常提醒我自己的“名”回归到本质,它到底会是从哪来的,我会常常检视我自己,而“名”所带来的“利”,在检视过后就能提醒自己不能被牵著鼻子走而疯狂的追求。

漫画需要的是什么?

在学生时代大家同班的都走纯艺术的路,对我的漫画路其实都不支持、甚至轻蔑。我想画漫画最需要的就是耐力吧,不管是面对孤独或是压力……种种。

我回顾我画漫画的十年中,人生有过很大的起起伏伏,中间也得到了一些创作的心得。

我是在我的作品“赌国风云录”中,我才开始真正的体会漫画中“专业”的重要性,唯有用真正的专业编出来的编剧跟画面,才能算是真正能被读者接受的创作。这样说很笼统,这么说好了在‘赌’这部作品之前,其实我的漫画构图占了很大的一个钻研比重,而在‘赌’之后,我开始慢慢沉淀议事要确立出自己的风格、走向,虽然这作品反映不如预期,对我而言却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转折。

所以说《赌国风云录》对我而言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到现在休息的时间里,我也开始多方面接触关于编剧或是其他绘画以外的充实动作。

新作品《爱情的尽头》及创作观:

《爱情的尽头》是我即将在东立出版社展开的新连载。也是我试着去克服一些心境跟年代距离的新作,相对于新杂志的读者群而言,我目前的心态太老成,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部‘爱情的尽头’中画出能引以自豪的代表作品出来。目前的我有意识的接触编剧,不管是书籍或其他的管道。

不过目前那些方法仍只能帮我看出作品的缺点来,还没可以好用到可以让我套公式的地步,换个比喻来说只能让我在剧情表演里‘补破网’,很难拿捏这中间巧妙地的我,还无法做出更深刻自然的东西,所以风格跟怎么受读者喜欢这方向我正在努力让它更自然的挥洒。

有人问我何不试著去用亲身经验创作看看?

其实我曾经有试著用亲身体验去画过作品,对角色的塑造,的确,满有立体的作用,但我忘了女孩子是比较重视“内心戏”的部分,也就是说也许整件事件并由有多大的进展,但是中间角色的心理曲折却会有很多的变化,所以说,必须向读者说出很多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我,我发现我是偏

向“演”的部分多,演整个事件,演整个剧情,但却不大想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像赖安作品中的女主角其实就是自己的翻版,它很自然的诉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跟大方纯真的一面。

而我发现我不敢,也许是因为讨厌别人武断的分析自己吧,所以我无法在作品中演自己的内心戏。

作品目录

爱情的尽头

赌国风云录

《烽火情缘》

《杜巴明二号》

《卡文与克莱》

《另一种颜色》

《野火恋》

《纸水晶》

地平线:黎明时分

《冷梦千金》

《我们一家都是人》

人物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宜文教授

个人简介

电影学博士,主要从事于中外电影史论、中外电影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中国影视民族化研究”、“美国影片在华输入史及影响研究”等课题。

王宜文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2002年以来受聘担任“大学生电影节”的专家评委。

王宜文现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电影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生指导教师,博士层次招收的专业方向为“电影历史与理论”,硕士层次招收的专业方向为“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科研著作

引鉴·沟通·创造——20世纪前半期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影视艺术史(与周星教授等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编撰著述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集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影视文学 高教社2002年

影视文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电视文本写作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加拿大文明(电影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文体写作学教程(戏剧影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新中国电影50年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论文情况

主要论文:

中国早期电影中来自美国影响初探 文艺研究,2003年艺术专辑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及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影像思维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专刊

中国艺术思维特点与电影本体的抵与融合 戏剧艺术,2003年第4期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历史与境遇 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合作)当代电影,1999年第5期

经典西部神话与新西部寓言 电影艺术,2002年第6期

2002年度国产电视剧叙事文体描述 电影艺术,2003年第1期

科幻片观念辨析 电影艺术,2004年第1期

风格的多元与叙事的成熟 电影艺术,2005年第4期

2004年度中国内地电视文学类作品的喜与忧 电影艺术,2005年第3期

军旅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中国电视,2003年第7期

军旅生活的“别样”表现 中国电视,2005年第8期

意大利影片《儿子的房间》 电影新作,2002年第4期

好莱坞梦魇——关于《穆赫兰道》的精神分析 电影新作,2002年第5期

电影与商业主义:当代菲律宾电影史话(翻译)电影新作,2003年第5期

1990年以来的英国电影 电影新作,2004年第1期

创作类:

电视电影《破碎》编剧。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