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3:57

王平,男,湖北宜昌人,1969年7月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铁道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及铁道工程系系主任,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速铁路轨道四川省科学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王平教授出版了专著4本,译作1本,发表论文100多篇,拥有软件著作权9项和发明专利9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1年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

1994年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

1996年晋升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1998年破格晋升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1年破格晋升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2003年晋升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教学课程

教授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等轨道结构理论》,教授硕士研究生课程《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施工与维护技术》。

社会兼职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会员;

铁道建筑》编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铁道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1)轨道不平顺及动力学

(2)重载铁路钢轨波形磨耗;

(3)提速改造线路轨道结构强化;

(4)提速线路维护技术;

(5)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方法与评估技术;

(6)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理论与方法;

(7)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建立了我国时速200km/h提速道岔设计理论体系,为我国提速道岔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领导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0km/h客运专线18号道岔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第一代高速道岔已达到国外同类道岔先进水平;

- 正在领导350km/h高速道岔的研制;

- 承担着桥上无缝道岔、无碴道岔等前沿性技术攻关;

- 编制的跨区间无缝线路系列软件已成为各铁路设计部门通用设计工具;

- 开发的山区铁路加强型系列轨道结构部件为在提速干线上得到普遍应用。

- 主持完成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理论与结构技术”;

- 主持完成国家“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子平台——高速铁路线路工程试验平台建设项目;

- 参与完成轨道交通安全2011协同创新平台的申报,2013年获批,负责其中的基础设施检测与安全服役专题的建设工作;

教育成就

- 组建了一支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团队,经过学校的培育,已成为四川省科技研究创新团队;

- 作为我校铁道工程课群组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铁路轨道》课程责任教授,负责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面向现代铁路与轨道交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4);

- “响应国家战略,建构行业型院校留学生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 指导博士生17名(毕业6名,其中陈嵘博士获得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硕士研究生67名(毕业47名)、博士后2名(出站1名);

个人荣誉

-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5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06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技奖;

- 2009年获第十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 2010年入选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及技术带头人;

- 2011年带领的“高速铁路轨道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获批;

- 2013年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 2013年独著的《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获得中国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 2013年代表性论文“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入选2013年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

- 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领域: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服役安全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2023年12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参考资料

王平.西南交通大学.2024-04-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