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犁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6

甘犁,性别男,是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与研究中心主任。

甘犁,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士,1998 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及统计学硕士学位。甘犁长期从事应用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L-麦克法登教授,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任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性职务),以及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甘犁认为,学术环境宽松而自由,不一定在哈佛大学任教才是优秀的学者,也不一定只在《美国经济评论》发文才算对学术有贡献。

个人履历

甘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师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

2006年,他受邀组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专门吸收海外经济、金融与管理领域的博士。目前学院50余名全职教授、副教授均获得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经济管理类博士学位。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涵盖金融、经济、会计与管理学科,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教学,使国内经济与管理学教育跨越式地进入国际水平。

2009年,他发起并领导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建立起了中国微观金融的基础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拥有具有全国及省级代表性的28000多户中国家庭数据,详尽记录中国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等方面微观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基于该调查完成的关于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收入分配、家庭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房地产市场供需、城镇化等研究成果,引起了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术荣誉

· 2001年,德克萨斯大学人文学院拉波波特王奖

· 2006年,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2007年,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优秀研究生导师

· 2011年,中组部入选者

· 2011年,获得《Economic Inquiry》最佳论文奖

教育经历

· 1982-1987:清华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士

· 1990-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经济学,研究生学习

· 1993-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学位

· 1993-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现任职务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项目负责人

·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民营企业中心,研究员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院长

·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曾任职务

· 2005-2011: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 1998-2005: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

· 2010:中国长江商学院经济系,访问副教授

· 2004-2013: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主讲课程

研究课题及资助

· Dean’s Fellowship, University of Texas. Spring 2000

· Faculty Research Grant, University of Texas. 2000-2001

· Research Contract: Second-Best Control of Vehicle Emissions in U.S. and Japan.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apan, 2002-2004

Role: Co-PI (PI: D. Fullerton)

· Research Contract: The Impact of Health Shocks on Household Welfa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Intervention in Rural China. World Bank Research Committee, 2003 -2005.

Role: Co-PI (PI: L.C. Xu)

· P01 AG005842-150012 Improving Data Measurement in Surveys of the Elderly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0-2001

Role: PI for the subcontract (PI: D. McFadden)

· R01 AG12921 Using Subjective Information to Explain Saving Decision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6 -2003

Role: PI for the subcontract (PI: M. Hurd)

· R03 HD046892 Endogenous Mortality Risk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Black and White Me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January 2005-January 2007

Role: PI

·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The National 211 Projec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Summer 2009

Role: PI

学术成果

英文论文

中文论文

学术著作

工作论文

担任匿名审稿人的期刊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 China Economic Review

· Demography, Econometric Journal

· Econometric Review

· Econometric Theory

· Economic Inquiry

·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A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Health Economics

· Industrial \u0026 Labor Relations Review

·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统计学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Graphical Statistic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统计学

·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 Statistics in Medicine

·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 Urban Studies.

人物生平

奋发求索

甘犁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学者,他以应用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涉及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工业组织等领域;他也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多篇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计量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Econometrics)、《公共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美国统计协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经济学报》(The Economic Journal)、《计量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s Journal)、《经济学快报》(Economics Letters)等国际顶尖经济学期刊上。

不同时期,甘犁都会产生一些新的研究兴趣和想法,于是他便用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钻研、探索,直到产生新的突破为止。不同领域之间的研究会相互交织、碰撞,产生启迪,激发灵感。有时,由此可以找到解决此前长期困扰、悬而未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时,即便经过大量艰辛努力,却依然无果。接下来他便给我们讲述了他研究中的几个实例。

一个例子是他最近正在研究的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区分具有异质性的人群。在保险市场上,人们熟知的逆向选择模型指出,由于保险的购买者具有私人信息,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出险概率,于是,在保险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往往是那些健康状况差、出险概率高的人群购买意愿较强,而健康状况良好、出险概率较小的人群则倾向于不购买,因此,原来保险公司定价时所依据的出险概率在计算上存在偏差。而后来一些保险理论认为,购买保险的人具有异质性:一部分是自身健康状况不好,觉得自己出现几率比较大的人,另一部分则是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只不过因为特别厌恶风险,在任何情况下都倾向于购买保险的人。平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观察不到他们各自的类型,但甘犁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通过计量方法的设计却能成功地在没有直接私人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区分二者的类型。

另一个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和研究中,甘犁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可以通过一阶导为零作为条件求出极大似然估计,但却无法区分这个估计是全局最优还是局部最优。难题激发了求知欲,他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这个问题,并尝试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终于,他发现了解决办法:以两种方法计算方差矩阵,一种是用二阶导的方法,另一种是通过一阶导的平方来计算。结论是,若两种计算结果一致,则原估计为全局最优;若两者不相等,则原估计为局部最优。

再有一例可谓课题重大却至今仍然没有理论成果。这便是,将公平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现行经济学的基础是理性人假设,即人们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追求利润最大化。可社会却讲究公平和效率的权衡取舍,公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做过了很多的尝试,典型的就是在人的效用函数中增加一个维度来描述“公平”,可这种方法仍然没有改变经济学以理性人假设为出发点的本质。这个问题长期困扰也同时吸引包括甘犁在内的一批学者,他们曾希望通过“无嫉妒条件(No envy condition)”将公平的概念引入经济学,但仍未成功。甘犁说,这个问题因为重大所以格外困难,但他并不畏惧,兴趣将始终促使他保持思考。

醉心学术

在学术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甘犁觉得“怡然自得”。如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第一,学术难题激发思考,让每个投身学术的人都能忘情乐在其中。在很多人看来,学者的生活是异常枯燥的。与政界要人的日理万机、商界精英的叱咤风云不同,学者的一天常常是待在自己的三尺书屋里,掩面于书卷之间。除了和学生及合作伙伴有一些交流,更多时候是在远离尘嚣的冥思苦想中度过。同样在很多人看来,学者的生活是相对清贫的。美国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去业界赚钱最多,去高校任教薪水略低。然而,大部分学者都会淡泊自适,终身选择学术或教学生涯。究其原因,甘犁认为,思想自由驰骋的快乐是无价的。每当想到自己在某个课题上是世界上用心最多、研究最深者之一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甘犁也曾有很好的机会去业界工作,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为的就是这种相伴终生的思想上的富足感。

第二,学术殿堂百家争鸣,使每个热爱学术的人都可寻得一席之地。一个学者可以选择在二、三流的大学教书,但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哪怕其分量不足以刊登在《美国经济评论》上,但仍可以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拥有自己的位置,享有自己的价值。

第三,做学术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是好奇心。甘犁认为,学术成就发端于好奇心。好奇心虽不能缩短成功之路的跋涉距离,却足以使人心游万仞、披荆斩棘,最终迎接折桂时刻的到来。他鼓励在校生及早涉足学术研究领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若对学术充满好奇,便可考虑将其列为自己追寻一生的事业。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