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刺皮耳 :白垩刺皮耳

更新时间:2024-09-21 15:15

白垩刺皮耳(学名:Heterochaete cretacea)是银耳目银耳科刺皮耳属的一种真菌。

形态描述

担子果平伏,紧贴,从不与基物分离,起初为小圆形,直径1-3mm,后汇合呈伏革菌状的不规则的一层,0.5-1×1-10cm。在生长状态下常为白色,偶有灰白色或浅褐色。边缘不明显,白色。刺柱散生,细长,尖锐或平截,颜色与子实层相同,(80-)100-130×(15-)20-35μm。切面厚50-80μm。在显微镜下,刺柱黄褐色。子实下层黄褐色,胶化,菌丝薄壁,不分枝,缺乏分隔与锁状联合。子实层近无色透明。侧丝少分枝或具短分在,粗2-2.5μm。胶囊体明显,无色,渐尖或钝圆,30-45×8-10μm。担子球形至卵球形,十字形分隔,10-12(-13.5)×8-10μm,上担子粗短,圆筒形。孢子无色,具小尖,肾形或近腊肠形,8.5-11(-12)×4.5-5μm,萌发时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

生长环境

在阔叶树枯枝上群生。

分布范围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3303、3341、3394、3401、3442),模式产地中南半岛。

物种讨论

H.cretacea具如下主要特征:①担子果薄,边缘不明显,形如伏革菌状;②刺柱散生,细长;③担子、孢子比刺皮耳属其他大多数种小得多。1949年,Bodman把H.cretacca描述为:担子果粉白色,担子球形,直径10μm。他没有提到孢子与胶囊体。我们所检查的5份标本,其颜色从白色至浅褐色,担子从球形至卵球形,直径8.5至12μm,胶囊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孢子明显可见。

我们认为,担子果的颜色差异也许是由于光照与湿度等环境条件的不同引起的。其次,如果允许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某些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担子的大小与形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就应该是合理的。事实上,同一个标本,担子的特征也并非是绝对的同一。至于为什么Bodman没有提到孢子与胶囊体,是因为他当时仅拥有一份标本(Petelot 595),无疑是由于标本本身的缺陷,才使他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所以Bodman在1952年对他的描述作了如下补充:然而,这并非是一完美的描述,尽管直径10μm的担子比起此属大多数其它种类要小得多,但由于缺乏充分可信的标本,使我对这个种很难加以肯定。就我们所掌握的标本与资料来看,在刺皮耳属中将白垩刺皮耳作为独立的种是完全无疑的。

与H.cretacea相似的有H.sanctae-catharinae Moller,二者在外形上的相似性表现在:担子果薄,呈白粉状,边缘不明显,无限型;但后者的担子和孢子要大得多。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