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项凤鹛 :画眉科凤鹛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3-10-24 11:16

白项凤(学名:Yuhina bakeri)是林鹛科、凤鹛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22-135毫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东北部。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也栖息于次生林、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体重在16-24克,体长为122-135毫米,嘴峰为11-15毫米,翅展为64-69毫米,尾长为48-53毫米,跗为21-24毫米 。额、头顶和羽冠褐色,羽冠末端和枕白色在头后形成一大的白斑,眼先和眼下黑褐色。耳羽棕色具白色羽干纹,头侧、颈侧、后颈淡棕色或棕褐色。 背、肩、腰和两翅表面橄榄褐色,各羽均具细的白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翻边缘棕白色或淡黄灰色;方尾,暗棕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或污白色,胸葡萄褐色或淡棕色、具细的褐色纵纹,腹和两胁皮黄褐色或色,尾下覆羽锈棕色或淡棕黄色。

虹膜褐色或淡红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或暗橄榄褐色。

近种区别

白项凤鹛的相似种黄颈凤鹛(Yuhina flavicollis)头顶和羽冠褐色,具白色眼圈,枕和头侧有一灰色环带,其下有一锈黄色领环。下体白色,腹和两胁具少许赭色纵纹。区别明显,野外容易识别。

分布范围

白项凤鹛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邦锡金王国)和缅甸东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南部墨脱县等地。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也栖息于次生林、 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树栖性,多活动在常绿阔叶林树冠层枝叶间,频繁地在高树顶枝间跳跃或飞翔,有时也下到林下灌木活动和觅食。鸣声清脆悦耳。

叫声为尖声的晶片及轻柔的唧啾声。另有清脆的zee zee及告警时的高叫。

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中,营巢位置和巢的形状都有较大变化:如巢呈球形,则多置于地上或离地不高的灌木低枝上;有时巢呈半球形或深杯状,则多置于树木或灌木枝权上,有时也置巢于树干苔藓植物地衣中或置巢于岩石缝隙中(Baker,1922),巢材主要为苔藓混杂有少量根和叶。巢内垫有细根。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11.7-21毫米×14-15毫米。雌雄鸟轮流孵卵,早成雏晚成性。

物种保护

白项凤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