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硕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1:16

石硕,男,汉族,博士。1957年10月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7年,获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2000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藏族历史与汉藏关系”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藏族史、藏彝走廊、康藏历史与社会、西南民族史、汉藏关系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组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藏自治区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评审专家,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民族研究》编委,《中国藏学》编委,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西藏大学兼职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主要著述

20世纪末年

译著:《西藏佛教史考》,{日}矢崎正见著,与张建世合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出版。

《西藏人口的地理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载《人口与发展》1990年第2-3期。

《藏传佛教寺庙与所属社会区关系的个案分析》(合作),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松潘本教寺院咪寺调查报告》(合作),载《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1991年:

《西藏高原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少数民族》1991年6期转载)。

《论大非川战役以前吐蕃以唐蕃和亲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及与其强盛的关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3 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译文:《关于藏文史籍中对汉文史料误传的考订》(合译),载《国外藏学研究动态》1991年第5期。

1992年:

《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对认识西藏远古文明的价值》,载《中国藏学》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5期摘登要点)。

《论地缘因素在吐蕃文明东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

《藏族地区寺院与所在社区关系的个案调查——松潘县山巴村与山巴寺及学校教育的关系》(合作),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2期。

《论藏民族的多元化构成及其形成时代》,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少数民族》1991年6期转载)。

《论萨迦政权模式的形成及其对西藏地方政体的影响》,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

《关于唐以前西藏文明若干问题的探讨(上)》,载《西藏艺术研究》1992年第4期。

1993年:

《试论康区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明朝西藏政策的内涵与西藏经济的东向性发展》,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2期。

《关于唐以前西藏文明若干问题的探讨(下)》,载《西藏艺术研究》1993年第1期。

《藏传佛教觉囊派中壤塘寺调查》(合作),载《民族论丛》第11辑,1993年出版。

《论元皇室集团与西藏教派势力的宗教关系》,载《藏学研究论丛》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蒙古在连接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中的历史作用》,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4期。

1994年:

专著:《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40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该书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97年获胡绳青年学术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奖;

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从文化的相融性看吐蕃文明东向发展的必然性》,载《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格鲁派的兴起及其向蒙古地区传播的社会政治背景》,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西藏文明的东向发展——13世纪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形成的必然性》,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新华文摘》95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94年12期转载)。

1995年

《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质疑》,载《中国藏学》1995年1期。

《论构成吐蕃王朝东向扩张的中原凝聚力因素》,载《四川藏学研究》第3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出版。

《市场经济对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利弊影响与对策》,载《民族论丛》第15辑,1995年12月。

1996年:

《清朝前期治藏特点及相关问题》,载《西藏研究》1996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96年8期转载)。

《论18世纪前期西藏政治的世俗化倾向》,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2期。

《略谈本教内涵及其流变》,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四川岷江上游走廊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文化特点》,载《四川岷江上游历史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97年:

《The Eastwar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ivilization》 SOCIAL SCOENCES IN CHINA Vol.XVⅢ,No.1Spring1997(《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1年第1期)

《从有关止贡赞普父子的记载看藏文史料的两个传承系统》,载《中国藏学》1997年第1期。

《西藏高原吐蕃时代以前的交通及其发展》,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的形成》,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998年:

《聂赤赞普“天神之子入主人间”说考》,载《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1999年:

《从考古遗存透视高原先民的精神世界——简评〈西藏原始艺术〉》(笔名秋实),载《中国藏学》1999年第1期。

《从松赞干布广建神庙的活动看佛教与本教的关系》,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贤者喜宴〉所载松赞干布时代法律条文中佛教内容考辨》,载《康定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从敦煌藏文写卷P.T.1287看囊日伦赞时代吐蕃联盟政权的扩展及其内部矛盾》,载《西藏研究》1999年第2期。

《松赞干布时期佛经翻译问题考辨》,载《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四川和民族走廊》(日语),载日本《亚洲游学》1999年6月勉诚出版。

21世纪

专著:《吐蕃政教关系史》(28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七赤天王时期王权与本教神权的关系》,载《西藏研究》2000年第1期。

《隐喻与权力:藏地古代的谜歌——德乌(Ldevu)》,载《中国藏学》2000年第2期。

《松赞干布时代佛教文化传入之实际面貌与地位》,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一个隐含藏族起源真相的文本——对藏族始祖传说中“猕猴”与“罗刹女”含义的释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关于金城公主入藏及出嫁对象等相关史实的考订》,载《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1年第1期转载)。

《论藏族历史发展的开放特征》,载《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2000年第9期转载)。

《川西民族走廊的历史变迁与特点》,载《天府新论》2000年增刊号。

《德祖赞提倡佛教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原因》,载《康定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2001年

专著:《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23.5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特点与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1年第4期转载)。

《论藏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三个传说及价值》,《西藏研究》2001年第3期。

《A Text Contains the Truth on the Onigin of the Tibetans-An Intepretation the Legendary Genesis of the Tibetans from a macaque and a rock Demon》《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年第3期。

《西藏古近代交通史》(参与撰写第二章),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8月。

2002年

《金城公主事迹中一个疑案的研究——关于金城公主在吐蕃是否生子问题的考证》,载《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载《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

《佛教对吐蕃王朝政权体制的影响——兼论吐蕃王朝前、后期政权形态的变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川西藏区的民间宗教形式》,载《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003年

《从唐初的史料记载看“附国”与“吐蕃”》,载《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1年第1期转载)。

《附国与吐蕃》,载《中国藏学》2003年第3期。

《昌都:茶马古道上的枢纽及其古代文化》,载《西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与梁枢合作),载《光明日报》2003年月12月4日。

《马长寿教授对藏学研究的贡献》(与李绍明合作),载《西北民族研究论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月12月出版。

2004年

《从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载《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

《汉代的“都夷”、“旄牛徼外”与“徼外夷”——论汉代川西高原的“徼”之划分及部落分布》,载《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载《西藏研究》200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转载)。

《康区藏族的形成及多元化特点》,载韩国江南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人文科学论集》2004年,总第13集,第293-302页。

2005年

《雅江源的奇观—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载《四川文物》2005年第1期。

《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载《康定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汉代西南夷之“夷”的语境及变化》,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1期。

《“氂牛种越巂羌”考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中的民族问题》,《西藏研究》200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增刊。

《藏彝走廊:一个独价值的民族区域》,《中国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主编:《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2006年

《汉晋时期南中夷越辨析》,载《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巴文化的特点、内涵与研究价值》,《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

《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类型及其与甘青地区的联系》,载《巴蜀文化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6年5月出版。

《318国道:中国大地上的一条美丽项链》,《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0期。

2008年:

《隐藏的神性:藏彝走廊中的楼》,载《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从人类起源的新观点看西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载《中国藏学》2008年第1期。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载《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

《“蜀曰邛:古蜀国的邛人及相关问题探讨》,载《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从〈巴协〉的记载看藏传佛教后弘期上、下两路弘传的不同特点及历史作用》,载《西藏研究》2008第2期。

《汶川地震灾区:岷江上游的人文背景与民族特点——兼论岷江上游区域灾后重建过程中对羌文化的保护》,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看黄河上游地区人群向藏彝走廊的迁徙》,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与研究思路》,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09年:

《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人群向藏彝走廊迁徙路线之探讨》,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女国是苏毗吗——论女国与苏毗之差异及女国即苏毗说之缘起》,载《西藏研究》2009年第3期。

《〈旧唐书·东女国传〉所记川西高原女国的史料篡乱及相关问题》,载《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

《汉晋时期藏彝走廊中的“氐”》,载《康定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第3期。

《汉代西南夷中“巂”之人群内涵——兼论蜀人南迁及与西南夷的融合》,载《民族研究》2009年第6期。

《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专著,30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2010年:

《“邛笼”解读——一个隐含青藏高原碉楼起源真相的符号》,载《民族研究》2010年第6期。

《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青藏高原碉楼分布所对应的若干因素探讨》,《藏学学刊》第6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1年:

《青藏高原“碉房”释义——史籍记载中的“碉房”及与“碉”的区分》,载《思想战线》2011年第3期。

《近代康区陕商在汉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石硕、邹立波合撰),载《四川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汉藏互动与文化交融:清代至民国时期巴塘关帝庙内涵之变迁》(石硕、邹立波合撰),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传说与民俗事象》(石硕、陈东合撰),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藏地山崖式建筑的起源及苯教文化内涵》,载《中国藏学》2011年第3期。

《法国传教士古纯仁〈川滇之藏边〉之史料价值——兼论〈康藏研究月刊〉所载外国人对康区的记述》(赵艾东、石硕、姚乐野合撰),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近十年大陆学者对康区的研究及新趋势》,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康藏史研究综述》(石硕、邹立波合撰),载《西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汉晋之际西南夷中的“叟”及其与蜀的关系》,《民族研究》2011年第6期。

青藏高原东缘的古代文明》(著作,40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校堪影印全本》(姚乐野主编、石硕副主编),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2012年:

《我国现代藏学的发轫:民国时期康藏研究三种学术期刊及其价值——〈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载《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载《中国藏学》2012年第2期。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载《光明日报》2012年3月26日第2版。

《李绍明先生与藏彝走廊研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青藏高原碉楼起源与苯教文化》,载《民族研究》2012年第5期。

《西藏新石器时代人群面貌及其与周边文化的联系》,载《藏学学刊》第七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论康区的地域特点》,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

《青藏高原碉楼研究》(著作,40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等研究项目10余项;曾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全国藏学研究珠峰奖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专著《青藏高原碉楼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担

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与研究”首席专家。

出版《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1994)、《吐蕃政教关系史》(2000)、《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2001)、《青藏高原的历史与文明》(2007)、《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2009)、《青藏高原东缘的古代文明》(2011)、《青藏高原碉楼研究》(2012)等7部学术著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民族研究》发表论文11篇。学术成果在汉藏关系史、藏彝走廊研究、康藏史、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等领域居于学科前沿。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