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子属 :分布于亚洲等地的爬行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0:06

石龙子属(Plestiodon)是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石龙子科的一属,原学名为Eumeces。该属动物体形圆柱状,全身被复圆鳞覆盖,尾部可自截并再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中国有6种,其中以石龙子和蓝尾石龙子最为常见。

形态特征

石龙子属的动物体长约100毫米,体形呈圆柱状。全身被复圆鳞覆盖,复瓦状排列,鳞下承以来源于真皮的骨板。头顶有对称排列的大鳞,眼较小,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深陷;舌长而扁,前端微缺。尾长超过体长,受到强烈干扰时,易自截其尾,断后能再生。

分布范围

已知约35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中国产6种,除黄纹石龙子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外,其余5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和台湾。其中分布广、数量多的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石龙子常见于海拔100~1800米的丘陵和山区、公路旁、林间小路边、茶山、菜圃、玉米地、水沟边及林下落叶里,亦见于树干或树根上。

生活习性

石龙子属的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属于卵生动物,有护卵习性,每次产卵5~6枚。

体温调节

与其他爬行纲一样,石龙子科是“变温动物”——它们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新陈代谢无法调节体温。为了取暖,他们经常晒太阳。在寒冷的气候下,它们在冬季在霜线以下的洞穴中冬眠。在炎热的气候下,它们主要在早上和晚上活动,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呆在隐蔽处以避免过热。

防御机制

斑齿龙物种的显眼颜色是一种生存特征:它能吸引捕食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动物的尾巴上,而尾巴一旦被抓住就会折断。因此,石龙子常常设法逃脱并躲在岩石、原木或落叶下,而捕食者仍然注视着疯狂地拍打断尾。(这是所谓的自割术的一个例子:为了逃跑而自愿脱落身体部分,然后重新生成身体部分)尾巴再生后,它通常具有与身体其他部分相同的颜色,并且通常是比原来的尾巴短。在某些物种中,重新长出的尾巴是粉红色的。再生的尾巴有一根软骨杆代替椎骨来提供支撑。

生长繁殖

巨齿龙都是卵生的 。雌性在春季繁殖季节后每年产卵一次。每窝蛋的大小各不相同,通常约为 5 至 10 个蛋。幼龟出现在夏末。

分类变动

石龙子属的拉丁学名原为 Eumeces。现 Eumeces 属被拆分, 分布于东亚与北美的 Eumeces 属和 Neoseps 属合并为 Plestiodon 属, 该属继续沿用中文属名“石龙子属”, 属下种中文名不变。

系统学

最近,对 19 世纪的欧梅属(Eumeces )进行了两次分类学修订。他们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该属是并系的,必须被“分割”成几个不同的属。格里菲斯等人。(2000) 提出,Eumeces的模式种E. pavimentatus(被许多人认为是Eumeces schneiderii的亚种)应更改为Lacerta fasciata ,以便将Eumeces属名保留在物种最丰富的分支中。 。然而,这份请愿书尚未得到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核实。施密茨等人。格里菲斯等人认为。违反了《准则》并有充分理由拒绝了该提案。因此,只有非洲石榴属(Eumeces schneiderii group)仍属于石榴属。

参考资料

石龙子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02

傻傻分不清楚,盘点20种所谓的“蓝尾石龙子”.搜狐网.2024-08-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