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星 :大气层内的碳比氧多的晚期星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0

碳星是一种大气层内碳元素含量超过恒星,其外观类似于红巨星,有时也会表现为红矮星。这些元素在恒星大气高层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耗尽氧气,仅留下自由与其他碳结合,使恒星充满类似“煤灰”的大气层,呈现醒目的红色。

碳星的温度通常在2500-3500K之间,但也有一些如北冕座R这样的恒星,其表面温度可达6500K。碳星的质量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恒星风失去了大量的物质。这些恒星的前身为比太阳大几倍的中大型恒星,已进入恒星生命周期的末期,正经历一系列变化,最终将演化为伴星。碳星的光谱特征明显,最早在1860年由佩特·西奇在天文分光学研究中标注出来。典型的碳星包括猎犬座Y和天兔座R(欣德的红星)。

星体构造

碳星的表层含有丰富的碳元素,超过了。例如,天鹅座TT型星就是一种温度较低的红巨星。通过毫米电波望远镜阵列拍摄的假色图像显示,一氧化碳分子围绕着天鹅座TT型星。这些一氧化碳源自红巨星在过去数百年内喷发的气体,外部薄环的半径约为四分之一光年,实际上是自六千年前开始膨胀的气体层。由于碳元素可能来源于恒星内部氦融合的产物,因此这些恒星被称为碳星。碳星通过恒星风释放了大量的质量,这些质量约占恒星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释放的恒星风形成了星际气体,这些气体将成为未来新生恒星的组成部分。天鹅座TT星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

物理机制

碳星的形成可以通过几种主要机制来理解。首先,传统的碳星形成机制涉及恒星在其生命末期的演化过程。当恒星进入渐近巨星分支(AGB)阶段时,内部的氦融合产生了大量的碳。在这一阶段,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流作用被带到恒星表面,使得恒星的外层富含碳。

在AGB阶段,氢壳层还在进行氢融合,但这一过程通常只持续很短的时间。随着氢融合的停止,氦融合成为主导过程,导致恒星的亮度显著增加和外层膨胀。最终,恒星的外层物质被抛射形成行星星云,而核心则变成炽热的伴星

此外,碳星也可以通过非传统的机制形成,特别是在双星系统中。一颗恒星可能是巨星,而另一颗则是白矮星。在这样的系统中,白矮星可以从主星获得物质,这些物质的碳含量使得主星最终变成富含碳的碳星。这种类型的碳星被称为“外因”碳星,与传统的AGB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此外,存在一些较少被接受的机制,例如通过碳氮氧循环的不平衡或核心氦闪等方式来解释碳星的形成。然而,这些机制的实际效果和可信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碳星的形成涉及复杂的恒星演化过程及其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机制。

观测碳星

碳星的光谱以C2碳分子的斯旺谱线(Swan Bands)为主导,同时还包含CH、CN(氰)、C3碳化硅2等多种碳化合物。碳在核心形成并通过扩散影响上层结构。其他通过氦融合和S-过程形成的元素,如锂和钡,也通过同样的途径向上层输送。然而,天文学家在建立实际温度与光谱之间的联系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所有被大气层中的碳掩盖和吸收的谱线通常用于显示恒星温度。

参考资料

宇宙中含碳最多的天体,它是恒星年老后的真实写照.新浪网.2024-08-14

天鹅座TT是一颗碳星.微博.2024-08-14

顶着“煤灰”状大气的碳星.微信公众平台.2024-08-14

宇宙的最新发现——碳星,人类对于碳星的研究与探索历程是怎样的.网易.2024-08-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