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衣 :竹管珠编制衣服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1

竹衣(俗称“隔汗衣”)是一种中国明清时期,用打磨过的细竹管精心穿结而成,具有降温,祛暑的功能性服装。

唐代时期的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就会使用竹子制成“竹疏布”,元代散曲家乔吉《竹衫儿》作品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竹汗衫的制作工艺,到清代中后期竹衣更为流行,湘西土家族妇女制作的竹衣曾作为贡品进京。中国近代以来,竹衣很少再被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仅作为演员、道士等特殊从业者穿着;截至2023年,中国有5家博物馆收藏有9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竹衣,江西婺源县、福建闽侯县、安徽怀宁县等地民间也有少量竹衣实物发现。2024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馆“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上展出了“汉族竹衣”。

竹衣其分为长袖竹衣形制和竹衣马甲形制,工艺复杂,用材讲究。竹衣多为贴身穿着,竹管可吸收身体部分热量,将身体与衣物隔开,增加空气流动,起到降温作用。若天气炎热、大汗淋漓,竹管可以有效引导汗水下流,从而避免汗水浸湿外部衣服。因此,竹衣也是中国古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梨园大家重要的夏服之一。

历史沿革

唐代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就出产用竹子制成的“竹疏布”,元代散曲家乔吉《竹衫儿》作品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竹汗衫的制作工艺,到清代中后期竹衣更为流行,湘西土家族妇女制作的竹衣曾作为贡品进京。

竹衣制作工序繁琐、工艺精细,主要服用对象为封建官员、科举应试考生、戏曲与戏剧演员,道士等。明清时期,南京夫子庙贡院曾是全国最大科举考场,乡试秋闱正逢气候炎热的八月,加上考室逼仄,应试者常有因中暑致死,服用竹衣可缓解湿热。在戏剧服装中也有一种竹衣称为竹衣子,是用细竹节穿串而成的一种上衣,在夏天贴身穿着,防止汗水玷污罩在外面的戏服,能起到通风凉爽的作用。山东吕剧演员则将其穿在胖袄和蟒袍的中间,专用于保护蟒袍或道袍。《郑丽生文史丛稿》中福州民俗志卷一载:短衣古称曰襦。福州方言作“朗”声。福州有不隶于道观而在家的职业道士,应人请作各种祈禳法事时,要穿长的道袍,暑天道袍之内所穿的套“朗”,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削竹为细管,长径寸,中穿孔如小竹枝,以麻线连缀之,组织成衣,叫做“竹朗”。使道袍不紧贴于身,可防汗渍。

明代竹衣穿连丝线因汗渍脏污及穿用磨损等原因绝大部分散佚,难以修补和保存。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发明并普及应用机械风扇作为夏季通风降温手段,竹衣的实用功能逐渐被替代,因此存世竹衣多为清代或者民国时期。为针对竹衣制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化整理与保护性挖掘竹衣的传统编织技法。清末民初,京剧成为国剧,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有名气的演员收入较为丰厚,在戏服行头里边穿上竹衣隔汗透气,有助于保护精美的行头。天津戏剧博物馆就收藏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演出时使用过的两件竹衣。

中国近代以来,竹衣很少再被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仅作为演员、道士等特殊从业者穿着。中国的5家博物馆收藏有9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竹衣,近年来,江西婺源县、福建闽侯县、安徽怀宁县等地民间也有少量竹衣实物发现。

制形特征

传统竹衣的形制较为固定,存世竹衣均为圆领对襟形式。在15件存世实物标本中,竹衣马甲5件,长袖竹衣10件。中国以外的收藏家所藏大多为长袖竹衣,通过香港、台湾等地拍卖行从内地收购,继而拍卖流转,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所藏特殊圆角下摆竹衣马甲即为拍卖回购所得。

竹衣马甲

存世竹衣形制分对襟长袖短竹衣与对襟竹衣马甲2种。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所藏的两款编号为JN-ZY001,PM-ZY001的竹衣实物标本,两款实物标本均为马甲样式。其中现代复制品JN-ZY001为V领无袖对襟竹衣马甲,服装整身由长形竹珠穿连而成,隔珠为黑色塑料,门襟由3枚竹制盘扣闭合,下摆有流苏状装饰,与清代传统竹衣马甲形制有区别。民国时期竹衣马甲标本PM-ZY001为圆领无袖对襟竹衣马甲,在领底围处用与衣身滚边同料材质的盘扣固定,门襟余处以2条系带闭合。

长袖竹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所藏一款编号为37号的清代汉族竹衣实物标本,圆领白布滚边对襟长袖竹衣腰身较短,前门襟仅有一处系结闭合前片;西安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竹镌文心——文房清供雅器展”展出的2件清代中晚期竹衣实物标本(1竹衣马甲1长袖竹衣)形制与PM-ZY001以及图2竹衣形制相近;苏州评弹博物馆所藏张鸿声演出用竹衣实物在闭合形式上与PM-ZY001相同,均在领底围处用与衣身滚边同料材质的盘扣固定。

马连良竹衣

珍藏于天津戏剧博物馆的马连良竹衣,就属于长袖马甲形制,其圆领、对襟、通袖、下摆两侧开衩,衣身主体由竹管穿结成菱形渔网状。竹管直径约 1 mm、长约 2 mm,全衣计用竹管约 19 万根,而重仅 0.66 kg。 此竹衣最大的形制特点是两侧肋部开衩至大臂,前后片 开衩部分分别作精致滚边,增强了肋下、袖窿底、腰腹部 位的牢固度; 而且通过添减小竹管来收放编织达到衣身 更加合体的目的。如此设计,既增加竹衣的开阔性,穿着更加妥帖,不掣肘表演,又进一步增强透气性,利于身体 热量发散,同时还节省了用料。

工艺流程

选材

竹衣只有生长在中国广东、广西海拔300米—800米之间的石岩山上的天然单枝竹,才是制作竹衣的上乘选材。单枝竹的硬度高,抗虫蛀、抗腐蚀性能强。单枝竹的直径一般在0.4厘米—0.8厘米之间,原材料的产量颇为稀少。制作竹衣,使用直径只有0.1厘米的竹梢部分才最为适宜,而竹梢部的细枝桠更是不可多得,其材质的稀缺性决定了竹衣较为少见。中国南方许多产竹地如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都有竹衣使用情况,竹衣制作并不仅限于两广地区,只不过南方高山上天然野生单枝小竹作为制作竹衣的最佳竹材是最好不过的。竹衣需由线穿连竹管编制结成,因丝线、棉线等极易受光热、汗水、细菌微生物等影响,穿脱动作也会影响牢固度,所以在竹衣制作中不常用。经常使用强度大、具有吸湿散湿作用的苎麻线。苎麻线必须细如发丝,且柔韧度极好,才能保证竹衣穿着过程中身体弯折时不会对竹衣造成损坏,同时增加舒适感。

制造

竹衣的价值在于竹编的精细度,竹材越匀细,编制越紧密,其舒适度和清凉隔热性能越好。竹衣一般由上万根的细小竹管穿成,为了穿着舒适、便于人体活动,竹管要选用5毫米以内粗细的竹梢部位,打磨成1厘米左右等长的竹管,然后依据所设计的服装样式穿连、编织。在制作过程中,还可穿缀不同材质的隔珠,增强竹衣的装饰性和稳定性。因竹梢部分的竹管较细,不通透,制衣时需要先用尖锐工具将每根小竹管都精细地钻眼穿通,并将两端打磨圆润,才能穿连制衣,其手工的精细程度可想而知。竹衣管柔韧平薄,制作前还要采用高温蒸煮并浸泡多日再进行刮削打磨成型,可以起到防虫、防霉效果。竹衣制作耗时耗力,做工精良。新中国成立前,湘西土家族妇女用毛竹细枝桠制作一件竹衣,需要耗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构造

常见各地竹汗衫的形制较为固定,仅有圆领对襟长袖马褂和圆领对襟马甲两种样式。竹衣的编织纹饰,构造简单的仅用竹管穿连成菱形,看起来像细小的渔网;而复杂的主体多采用菱形纹与正六边形纹样相间隔编制方法,这种构造能够使竹衣随着人体起伏而拉伸变形,从而更贴合人体,存放时也能像普通棉麻织物一样沿侧缝折叠平整。武胜县文管所收藏的这件长袖竹衣即采用菱形与正六边形相结合的编织方式。在竹衣领口、下摆、门襟及腋下开口处一般采用与竹管同色具有耐洗、防腐、抗菌的麻布进行包边,防止竹管线断脱落。竹衣胸前扣饰随穿着人的性别、身份等不同做成“-字直扣”“花好月圆扣”或“鱼眼扣(英雄扣)”等形式,扣形简约纤细,用料与衣身边缘鲲边用料一致。为了便利穿脱行动和散发汗液热量,竹衣腋下两侧多开襟至大臂,每侧有两点用小布条连接,保障穿着时的熨帖,不掣肘。

价值

竹衣是民间普通匠人利用生产工具就地取材,使之成为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产品,是在其劳动中积累起来并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技术品、艺术品。苗族竹衣的制作工艺、心理需求深受汉文化影响,体现了少数民族不断吸收汉文化的智慧,而汉族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是二者兼容并蓄的结晶。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乐安县雕匠陈亮用竹衣雕刻肖像,赠送给尼泊尔驻华大使,尼泊尔驻华大使收到礼物后说“这是一项非常独特的技能。”

2024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馆“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上展出的“汉族竹衣”。

参考资料

冰箱的始祖在中国,这事儿你知道吗?古人避暑原来全靠这些神器.上观.2024-06-23

天府/古人如何消暑博物馆里的成都纳凉简史 .成都市政协.2024-06-23

清凉消暑的民国竹衣.广安日报.2024-06-23

大开眼界!百年竹衣现身潍坊~.澎湃新闻.2024-06-23

穿在身上的“空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24-06-23

乐安雕匠陈亮用竹衣雕刻肖像,尼泊尔驻华大使收到特别礼物。“这是一项非常独特的技能。”.手机江西网.2024-06-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