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乡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23:36

红寺乡位于甘肃省静宁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是传统的农业乡,已实现梯田化。全乡共辖16村116社,总人口16380人(2017),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981元,总土地面积109平方千米。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无霜期133-145天,年均气温6-6.5℃,≥10℃有效积温2345-2450℃,日照时数2237.9小时,境内海拔1743-2132米。

红寺乡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万亩,膜侧小麦1万亩,膜侧阳芋1.8亩,豆类、瓜菜0.1万亩。

经济建设

近年来,该乡按照“发展抓项目,增收抓产业”的要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大力发展洋芋、养殖、苹果、劳务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本民生、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乡党委政府重点围绕“做大做强旱作农业,适度培育果品产业,一定规模发展养殖业,稳步壮大劳务经济”的思路,走适合当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旱作农业

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万亩,膜侧小麦1万亩,膜侧阳芋1.8亩,豆类、瓜菜0.1万亩。

果园建设

在二河、丈子、吊岔、文寺、白局、甘湾、胡沟、红堡等村建成苹果幼园1.2万亩,使全乡果园面积达到1.4万亩。

养殖业简介

每年新发展养牛户200户,建成养殖小区1处,带动养牛业蓬勃发展,使全乡养牛数达到6300多头。

劳务经济

每年有计划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次),年创经济效益23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滞后一直是困扰我乡经济发展的“瓶劲”问题。近年来,我们继续以路、讯、田、房、气、校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投入,破解瓶颈制约,集中打好基础建设攻坚战。

道路建设

结合片带开发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建成吊岔至白局通达工程道路1条18公里;投资97万元新修红寺至甘湾乡村公路1条10公里,解决了9村41社7000人行路难的问题;新修红寺至红堡至胡沟乡村公路2条31公里,加宽维修红寺至丈子、庙河、玉皇乡村公路1条18公里,并对全乡所有乡村、村社道路全面进行加宽维修、铺砂养护,极大的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梯田建设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梯田建设与退耕还林有机结合,2003-2004年,在王湾、八棱、张峡、化沟、魏沟等村新修梯田2600亩;2005-2006年,继续采用春秋两季大会战的方法,新修梯田1400亩;2009年,在化沟、魏沟、甘湾3村新修梯田500亩。目前,全乡已有16村112社实现了耕地梯田化,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4%和91%。

水利建设

投资4万元,采取项目扶持与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在全乡建成集雨水窖3600多眼。投资18万元,建成红寺提灌工程,并清理渠道2.5公里,可保证350亩川旱地得到有效灌溉。投资48万元,建成二河人饮工程,解决了二河8社347户1564人的吃水困难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三荒治理与退耕还林并重,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形成规模,重点突破,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13370亩,“三荒”治理面积达15900亩。为达到退耕一片、栽植一片、成活一片、保存一片的目的,乡政府与26名林业管护员签定了林木管护协议书,做到了人员、报酬、责任“三落实”,有效地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项目建设

红寺乡把项目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来抓。2005年,完成红寺易地搬迁工程,修建65户住宅,水、电、路、渠、沼气等设施一次性配套;延伸街道1公里,绿化美化了人居环境。并经多方协调,由私营业主张俭投资160万元,建成年产1500万块砖的红寺兴型机砖厂;由私营业主张建仁投资65万元,建成年加工500吨的茂源淀粉厂,民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高标准整建红寺集贸市场,通过出让产权,招商引资等措施,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集贸市场已初具规模,有力拉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2004至2009年,分别完成化沟、丈子、吊岔、甘湾4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要求,将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同步发展。2010年,完成胡沟、红堡片带开发项目建设,配套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修复四大工程,新植果园2500亩;建成养牛小区1处,新发展养牛户200户,新修暖棚200座,投放新品种牛犊400头;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400亩。新修红寺-红堡-胡沟乡村道路2条30公里;高标准建成了胡沟村部,彻底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建成沼气池170座,双瓮厕所100座,配套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378台,完成旧村改造60户,配套水渠,硬化村庄道路1.5公里,栽植行道树6000株,形成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农村新气象。完成工程造林3600亩,栽植苗木79万株;完成杏树经济林改造500亩,栽植苗木13万株,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社会事业

一是投资258万元建成标准化小学11所;投资350万元建成红寺初中教师宿办楼,投资350万元建成红寺中心小学教学楼,进一步改善了我乡教育教学条件。二是投资140万元高标准建成村文化室13所,配套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乡上每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和物资交流大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四是在全乡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5%,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以“创优”为目标,全面落实《乡村干部计划生育包村包对象责任制》,以硬件落实促软件达标,集中活动和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环孕情服务、四术落实、抚养费征收、清理清查工作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动态平茬,跟踪监管,全面完成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标任务。

新农村建设

乡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以住宅建设为载体,与能源建设、支柱产业、水电路设施、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紧密配套。在已建成红寺移民村的基础上,先后完成庙河、胡沟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生态家园建设,全乡建成沼气池1200座,暖棚1400座,改圈400户,改厕200户,完成危旧房改造140户。认真实施产业带动战略,鼓励农户退耕建园,种植瓜菜,科学管理,标准生产,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以道路铺砂养护和能源建设为重点,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