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噪鹛 :雀形目鹟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9

纯色噪(学名:Garrulax subunicolor,又名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为鹟科噪鹛属的中型鸟类,体长24厘米。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生活于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也出现于林缘、溪岸、山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竹丛内。结小群活动,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Darjeeling。

形态特征

纯色噪鹛中等体型(24厘米)的暗褐色噪鹛。顶冠灰色,体羽羽缘黑色而成鳞状斑纹。似蓝翅噪鹛但眼略红,无黑色眉纹,内覆羽暗褐,初级飞羽羽缘多橄榄黄色而非蓝灰,羽端白色。外侧飞羽外硼基部草黄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块斑;外侧尾羽大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虹膜褐色或淡黄褐色,嘴黑褐色,脚暗褐或角褐色。

近种区别

相似种蓝翅噪鹛(Garrulax squamatus)有黑色眉纹,外侧飞羽外蓝色,外侧尾羽无白色端斑。区别亦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生活习性

本属常见的种类,通体近褐色,腹部中央淡棕黄色,脸部具较明显的白色眉纹;雌雄相似。常栖息于树丛或灌丛内,最喜栖居于常绿林的林缘地带。喜结小群,在繁殖季节也常见成对活动。常穿梭于荆棘和灌丛间,边跳边窜,很少静止。鸣声尖锐急促,历久不息。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此鸟每年要吃大量害虫,对农、林都有一定益处。亦可作笼鸟饲养。

叫声:清晰的四声哨音,示警时发出高叫,也有叽喳尖叫。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东北部、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南部及北部湾西北部。常见留鸟于西藏南部(subunicolor),偶见于云南省西部(griseatus),罕见于云南南部(fooksi)。季候鸟,于海拔1830~3400米;一般栖于较蓝翅噪鹛为高的海拔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泸水市碧江区盈江县芒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龙川江间山脉,西南部景东彝族自治县南掌以及西藏南部聂拉木县和东南部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较为开阔的森林中或林间空地上,巢多置于较矮的灌木或树的低枝上。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竹叶、苔藓植物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竹叶。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26.1毫米×17.7毫米。

亚种分化

1、纯色噪鹛景东亚种(学名:Garrulax subunicolor fooksi)。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

2、纯色噪鹛滇西亚种(学名:Garrulax subunicolor griseatus)。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部腾冲市,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瑞丽江间的山脉。

3、纯色噪鹛指名亚种(学名:Garrulax subunicolor subunicolor)。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的Darjeeling。

3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头顶暗褐色,微具黑褐色羽缘,背橄榄褐色,而具黑褐色羽缘;滇西亚种头顶暗灰,具窄的黑色羽缘,背橄榄褐沾棕,具黑褐色羽缘;景东亚种头顶暗褐沾棕,无黑色羽缘,背棕褐色,具黑色羽缘。

保护现状

纯色噪鹛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价值

纯色噪鹛每年要吃大量害虫,对农、林都有一定益处。亦可作笼鸟饲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Trochalopteron subunicolor.2024-02-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