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二虎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7

罗二虎,男,汉族,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主要著作有:《龙与中国文化》、《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汉代画像石棺》、《中国汉代の画像と画像墓》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85年~1992年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

1997~2004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作为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在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龙谷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活动。

现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作品

主要著书

《龙与中国文化》,海南出版社,1990年。

《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天地出版社,2000年。

《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

《中国汉代の画像と画像墓》(全2册),日本庆友社,2002年。

《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

中国美术考古研究现状

主要编书

1.《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1期。

2.《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

3.《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

4.《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1期。

5.《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

6.《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

7.《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3期。

8.《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

9.《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1 期。

10.《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

主要论文

1.《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全国大学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4期摘要该文)

2.《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辑第,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

3.《四川崖墓开凿技术初探》,《四川文物》1987年2期。

4.《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

5.《成都地区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考古》1988年12期。

6.《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

7.《论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

8.《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崖墓》,《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

9.《“西南丝绸之路”的考古调查》,《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第,1993年,四川科技出版社。

10.《论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东南文化》1994年1期。

11.《汉晋时期の中国“西南シルクロ-ド”》,《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3集,1994年,日本龙谷大学。(日语)

12.《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时期区分につぃて》,《大阪文化财研究》第8号,1995年,大阪文化财。(日文)

13.《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文化区系と分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京都大学东南ァジァ研究センタ-,1995年。(日文)

14.《中国陕西省出土钱树佛像考》,《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6集,1997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

15.《秦汉时代における中国西南地域の民族》,《东南ァジァ研究》第35卷3号,1997年,日本京都大学。(日语)

1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

18.《试论青衣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

19.《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2期摘要)。

20.《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

21.《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四川文物》2000年2期。

22.《中国初期佛像与西南地域文化圈》,《世界文化と佛教——山田明尔教授还历纪念论文集》[日本]永田文昌堂,2000年。(日语

23.《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

24.《中国西南地区汉代画像墓与豪族》,《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25.《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四川文物》2001年2期。

26.《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期。

27.《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续)》,《农业考古》2001年3期。

28.《四川青川秦律与稻作农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

29.《巴蜀文物考古图》,《文史知识》2001年7期。

30.《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

31.《巴蜀文物考古略述》,《两岸资讯社会的史学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2001年7月。

32.《重庆云阳县李家坝Ⅰ区水田遗址发掘简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系、重庆市文化局、云阳县文管所),《考古》2001年11期。

33.《云阳李家坝10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

34.《云阳李家坝37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

35.《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组合》,《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1期。

36.《重庆云阳李家坝东周墓地1997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2年1期。

37.《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1 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2年3期转载)

38.《四川汉代画像墓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神话、祭祀与长江文明》,文物出版社,2002年。

39.《巴蜀文化的瑰宝——云阳李家坝遗址》,《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出版社,2002年。(黄伟、罗二虎)

40.《中国南方谷物加工工具——杵臼的两个系统》,《考古与文物》(增刊),2002年。

41.The Paddy Field Remains at Lijiaba Area Ⅰ in Chongqing, CHINESE ARDHAEOLOGY,volume2,200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2.《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

43.《初论晚期巴文化的类型》,《重庆2001年三峡文物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

44.《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画像石棺考释》,《四川文物》2003年6期。

45.《晚期巴文化李家坝类型初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5期。

46.《重庆云阳县李家坝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6期。

47.《中国古代系绳石刀研究》,《考古学集刊》(第十四集),考古杂志社,2004年。

人物事件

1999年10月,四川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陈明芳起诉罗二虎《魂归峭壁》系剽窃自己《中国悬棺葬》之作,案件一波三折,备受学界内外瞩目,引发“学术腐败”的讨论。

第一阶段

2000年12月5日,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陈明芳状告川大历史系副教授罗二虎“剽窃”案在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  

据了解,陈明芳花费10余年时间,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写成的《中国悬棺葬》一书,1992年12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1996年4月第二次印刷。随后,陈在1998年7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川大历史系副教授罗二虎著《魂归峭壁———悬棺与崖葬》中,发现该书大量使用了《中国悬棺葬》一书中最具价值的关键性部分。原告认为,从《魂》书的整体框架、重要观点和某些章节标题、语言文字看来与《中》书基本一样,原文使用的语言文字总计达7万余字,占被告《魂》书的50%以上。原告认为被告已超出正常范围引用原告作品,属剽窃抄袭行为。而四川教育出版社未尽审查义务,使被告侵权行为得以实施。  

在5日的庭审中,双方围绕“是学术引用还是学术剽窃”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辩。原告认为被告大量使用《中》书原文,并与原告在“思想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惊人地相似。被告方辩称,任何学术著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不可能100%独创;考古学术著作更是如此,因为其对象和资料均具有唯一性,使用材料时可能相似或相同,这是正常的资料引用。双方未能达成共识,法院拟择日宣判。

第二阶段

在学术园地剽窃成风、道德沦丧的当下,陈明芳女士诉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罗二虎《魂归峭壁》抄袭自己的《中国悬棺葬》的著作权官司,注定了一波三折的痛苦历程。由最初的胜诉到二审的败诉,由一对一的较量到面对既抽象又具体的一个庞大阵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某些势力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让我们欣赏到了学界乃至学术权威们的各色表演,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大长识见。

《中国悬棺葬》一书寄寓了陈明芳十余年的野外考察,曾经的生死折磨。作为“标志和反映了今天中国学者在这一民族研究领域遥遥领先的学术地位”的《中国悬棺葬》,“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学者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意义”,陈明芳有理由愤怒,“一个从没有涉足过悬棺葬研究的人,居然在半年内写出了一本悬棺葬研究的书。转瞬之间就偷走了我20多年历经风雨艰辛的科研成果!”令人不解的是,尽管版鉴会鉴定,二书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少了2070余字,相同笔误增加了6处,一审胜诉后,二审却以1985年文化部一份不公开的内部文件《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作依据,判定为属“适当引用”范畴,罗及出版社均不构成侵权。

第三阶段

陈明芳不服该重申判决,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判令罗二虎与四川教育出版社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在报纸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经济财产损失。此后,2004年8月11日至10月13日,先后开庭14次审理此案,但久拖未决。

最后,罗二虎与四川教育出版社申请调解,经成都中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四川教育出版社不再以任何形式出版《魂归峭壁——悬棺与崖葬》一书;罗二虎向陈明芳赔偿人民币10万元。

参考资料

文化与生态、社会、族群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15

中国美术考古研究现状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15

罗二虎.名人简历.2021-12-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