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 :柏科翠柏属的一种乔木

更新时间:2023-09-22 19:38

翠柏(翠柏属 macrolepis Kurz)是柏科(Cupressaceae)翠柏属(Calocedrus)的一种乔木,俗称为长柄翠柏,大鳞台湾翠柏。翠柏在越南、缅甸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其适宜生活在温暖湿润气候区,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地带,常见于山谷坡脚湿润疏林、公路两旁等地,适生土壤多为山地红壤或者黄红壤。

翠柏高达30-35米,胸径1-1.2米;树皮红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枝斜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呈广圆形。鳞叶成节状;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顶端;球果矩圆形、椭圆柱形或长卵状圆柱形,熟时红褐色;种子近卵圆形或椭圆形,微扁,暗褐色。其花期在3~4月,果熟期在9~10月。

由于对翠柏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分布零星且生境面积小、状况差等原因,导致翠柏濒危,2021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2010年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物种(NT)。翠柏植株高大挺拔,树形优美,枝叶浓密且常绿,对空气中部分污染气体具有较好的抵抗和净化作用,是良好的园林观赏、城乡绿化、荒山造林树种。此外,翠柏可供建筑、桥梁、板料、家具、造纸等用,锯屑有止锈的效用。其种子可用于榨油,还可以供化工加工企业利用,用来制漆、蜡以及硬化油等。作为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翠柏在研究植物分类、植物区系以及植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形态特征

翠柏是乔木,高达30-35米,胸径1-1.2米。

树皮红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幼时平滑,老则纵裂。枝斜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呈广圆形;小枝互生,两列状,生鳞叶的小枝直展、扁平、排成平面,两面异形,下面微凹。

鳞叶两对交叉对生,成节状,小枝上下两面中央的鳞叶扁平,露出部分楔状,先端急尖,长3-4毫米,两侧之叶对折,瓦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与中央之叶几相等长,较中央之叶的上部为窄,先端微急尖,直伸或微内曲,小枝下面之叶微被白粉或无白粉。

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顶端,雄球花矩圆形或卵圆形,长3-5毫米,黄色,每一雄蕊具3-5(通常4)个花药。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或下部圆上部四棱形,长3-17毫米,其上着生6-24对交叉对生的鳞叶,鳞叶背部拱圆或具纵脊。

果实

球果矩圆形、椭圆柱形或长卵状圆柱形,熟时红褐色,长1-2厘米;种鳞3对,木质,扁平,外部顶端之下有短尖头,最下一对形小,长约3几毫米,最上一对结合而生,仅中间一对各有2粒种子。

种子

种子近卵圆形或椭圆形,微扁,长约6毫米,暗褐色,上部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膜质翅,长翅连同种子几与中部种鳞等长;子叶2,条形,长5-7毫米,宽1.5-1.8毫米,初生叶条状刺形,长5-7毫米,宽不及1毫米,下面无白粉,初为交叉对生,后为4叶轮生。

分布

分布范围

翠柏在越南、缅甸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

生活环境

翠柏适宜生活在温暖湿润气候区,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地带,其主要生长在具有溶洞的山顶、村寨,或者零星分布在岩溶地区石质山的顶部以及悬崖陡壁之上,常见于山谷坡脚湿润疏林、公路两旁、村庄及墓地附近,散生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或者为小面积人工纯林。伴生树种有大头茶 (Polyspora axillaris) 、粗叶水锦树 (Wendlandia scabra) 、云南油杉 (Keteleeria evelyniana) 、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白柯 (Lithocarpus dealbatus) 、薄叶鼠李 (鼠李属 leptophylla)等。

习性

翠柏生长缓慢,属于中性偏阳树种,耐阴耐旱,喜光性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强,耐瘠薄性、抗病性均较强。其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生长在极酸到偏酸性土中,适生土壤多为山地红壤或者黄红壤,也偶见有粗石质土以及紫色土;花期在3~4月,果熟期在9~10月。此外,翠柏在南宫翠柏群落为建群种,在群落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

人工栽培

选地与整地

翠柏的栽植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以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苗床可先铺一层炉渣,再在其上铺适宜基质,基质需要用清水浇湿并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暴晒一定时间后即可揭膜播种。

育苗方式

播种

翠柏播种前需选择成熟果实进行采种,然后置于通风处风干,待种鳞裂开后取出种子,并用水选法得到纯净种子,阴干后置于冰箱储藏,以得到播种种子;同时,还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于雨季播种,利于提高发芽率。裸根苗育苗前要先施足基肥,浇透水;育苗时采用条播法,播种时需控制行距、沟深适宜,然后覆土,最后浇透水盖上薄膜,待种子发芽一定数量厚及时揭开薄膜。容器苗育苗时采用营养袋进行,需选择规格适宜的营养袋,同时应选用适宜营养土并及时消毒,以保证育苗的效果。

扦插

翠柏的插需选取1年生健壮枝条并截成适宜长度段作插穗,用1-萘乙酸或者吲哚-3-丁酸浸泡插穗适宜时长;插床可选用沙、土混拌均匀。扦插时,插穗的入土深度要适宜;扦插后需压紧、浇透水并盖好荫棚和塑料薄膜,还需要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靠接

翠柏靠接的砧木选择侧柏实生苗,接穗选择生长健壮充实的二年生翠柏枝条。靠接前需将砧木苗上盆培育,靠接时间为5月上旬;靠接时,先对适宜长度且稍带木质部的接穗及砧木进行靠接部位切皮处理,然后将接穗与砧木靠接;靠接后,用塑料薄膜带绑扎,一定时间后,在接口下方将接穗留长适宜长度剪下。

人工促进更新

翠柏母树的丢荒地附近的天然更新幼苗较多,可人工有组织的促进天然更新,在母树下整地、松土,打造林间苗圃,利用翠柏的天然下种能力获取天然苗,以供造林使用。

田间管理

翠柏播种后需要加强幼苗管理,及时喷施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适时追加氮肥和复合肥。此外,还需要做好除草和遮阴工作。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避免土壤板结;幼苗达到适宜高度后,要使用遮阴网适度遮阴。

病虫害防治

翠柏幼苗期易感染病害主要为猝倒病、立枯病,可通过苗前土壤消毒,苗后适宜浇水,并喷洒多菌灵药液进行防治;主要虫害表现为绿绿虫美国白灯蛾啃吃幼苗根部,可通过浇灌敌百虫药液进行防治。

保护

保护等级

2021年,翠柏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2010年,其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物种(NT)。

物种现状

在中国,翠柏的居群仅仅在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几个地区有少量分布,种群数量已经明显的下降。其林分多呈现为小片状,此外,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单株古树,如云南省龙陵镇的一株翠柏,树龄已五百余年,树高约32m,胸径约275cm。

致危因素

由于对翠柏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翠柏分布零星且生境面积小、状况差等原因,导致翠柏濒危。

保护措施

翠柏出现在许多保护区中,如老挝的Nakai Nam Theun国家生物多样性区、越南的Bi Doup国家公园以及泰国的Phu Kradung,并且在越南还被列入了稀有和珍贵植物名录中,限制对其的开发;在中国,翠柏已经受到国家名录(二级保护)的法律保护,并且还成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保护,如广西综合自然保护区:环江木论喀斯特林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立的南宫自然保护区,云南易门县成立的翠柏自然保护区。

生态

翠柏对空气中的部分污染气体具有较好的抵抗和净化能力,对其大面积种植可以起到抗污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翠柏枝叶的燃烧性能较低,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其对延缓火情有一定的作用。

用途

观赏园艺

翠柏高大挺拔,树形优美,枝叶浓密且常绿,是优良的园林观赏绿化树种,可植于庭园等地。其枝叶细密,有韧性,可以随意盘曲塑形,可用于盆景。此外,翠柏生长快,木材优良,可作为造林树种。

经济用途

翠柏边材为淡黄褐色,心材为黄褐色,纹理通直,结构细,有香气,有光泽,耐久用,质稍脆,可以供建筑、桥梁、板料、家具等用。其木材管胞属于长纤维,可用于造纸行业,锯屑有止锈的效用。此外,翠柏的种子可用于榨油,还可以供化工加工企业利用,用来制漆、蜡以及硬化油等。

科学研究

翠柏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渐新世中新世至上新世就分别在中国云南等地发现翠柏属的植物化石,在植物分类、植物区系以及植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关研究

丁林芬等人采用正相硅胶、MCI、反相RP-18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通过对翠柏中的二萜类成分及其抗炎药活性的研究,首次从翠柏中得到8个首次二萜类化合物,发现化合物7的抑制作用显著,进一步丰富了翠柏的物质基础,为翠柏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物种对比

翠柏与其变种台湾翠柏翠柏属 formosana (Florin) Florin)两者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台湾翠柏(Calocedrus formosana (Florin) Florin)着生雌球花球果的小枝扁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