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晋 :胡志晋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7

胡志晋,男,1935年3月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拟的研究。

简介

胡志晋,男,1935年3月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苏)圣彼得堡水文气象学院气象系。研究方向: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拟的研究

主要成就

20世纪六十年代在庐山组织实施了高山云雨微物理的气候观测和加密时序观测和垂直梯度观测,设计组织了积云双经纬仪和序列照相观测,取得了国内最完整系统的观测资料。组织进行了地面人工降水试验、工具研究和催化剂室内实验。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数值模拟的研究:

国内率先建立了对流云动力学和微物理学相结合的模式并用于人工增雨、防雹研究。提出了包括26种微物理过程的总体比质量和比浓度的双参数微物理模式。这是国际首创,九十年代以后双参数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模式对国内外大量实例作了模拟,探讨了冰雹和暴雨的形成机制。对人工冰晶催化作了数值试验,探讨了人工增雨和防雹的原理、最佳作业方法,对实际作业具有指导作用。模式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国内率先建立三维非静力平衡大气模式。提出了准弹性模式,可以加速计算速度提高稳定性。探讨了静力平衡模式在中小尺度大气模拟的适用性。

国内外率先建立了包括19种云物理过程的双参数层状云模式,对大量实例作了成功模拟。率先建立了中尺度动力学和云物理学相结合的三维层状云系模式,对多个实例作了成功模拟,并对江淮汽车暴雨作了预报模拟试验。利用该模式所作人工引晶的数值试验表明人工增雨量可以来自过冷水、水汽和暖区云水;在国内外首次显示了人工催化引起局地温度和升速增大的中尺度动力效应。模拟试验结果对实际作业中选择最佳催化部位剂量和确定增雨部位和时机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了中尺度天气模式中云降水过程的模拟方案;提出了显式云物理方案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提出了云参量的初始化方法;对发展天气模式具有应用前景。

结合当前全球变化和大气环境的研究热点,指导建立了云物理、边界值、辐射相结合的冬季层积云模式;建立了卷云模式,解释了卷云冰晶浓度远低于该温度下冰核浓度的事实;建立了层状云酸化模式和云下气溶胶清除模式。

获奖情况

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人影响研究中心研究员、正研级高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02-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