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潮 :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3

胡江潮,男,1951年1月出生,绍兴市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担任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1996年5月,任浙江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浙能集团总经理。2001年2月,任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2003年6月,担任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胡江潮,男,1951年1月出生,浙江绍兴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工作经历

1968年12月至1972年4月,在长广煤矿公司当工人,1972年4月至1975年8月,在山东矿业学院学习;

1975年8月至1985年5月,先后在长广煤矿公司一矿、浙江省燃料化学工业局、浙江省煤炭工业局、浙江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当干部;

1985年5月至1991年8月,任浙江省煤炭运销公司经理;

1991年8月至1996年5月,任浙江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1996年5月至2001年2月,任浙江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浙能集团总经理;

2001年2月至2003年,任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年6月,担任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思想主张

胡江潮认为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只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家企业如果要使排名不断上升,首先得确保超过全球500强总体增长率的速度,否则就有可能出榜。这次“中钢”出局,就是因为其经营、管控模式出了问题。所以,他领导的物产集团对于世界500强的目标是进得去、稳得住、做得好。此外,他认为企业在素质方面,首先不妄自菲薄。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他领导的物产集团可以和世界一流企业比肩。物产集团指标各有所强,物产集团在流通的效率、贸易经营的效率方面比其他企业强,并且在与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当然,差距也有。比如国际化水平、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与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集团化综合运作水平与高端价值环节掌控能力以及资产证券化水平、资产运营规模等方面。他还提出了逆势拼搏。逆势是有其特点的,现在有种“过冬论”,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处于低速增长周期,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周期,经营成本高企、钢铁全行业亏损、处于重组调整周期,企业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周期。长期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处于一种草根的、低端的、分散化的竞争,而世界500强企业是高度集约、创新的企业。

人物事件

2003年6月,胡江潮担任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浙江物产集团是一家处在完全竞争领域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营范围涵盖钢铁、汽车、能源、化工等6大业务板块。上任伊始,面对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挑战,他大胆革新传统流通经营方式,在国内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流通产业化战略”。通过“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建网络”的战略思路,按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现代流通方式,领导企业向现代流通的“四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利润链)和“四化”(信息化、网络化、连锁化、扁平化)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到2010年的8年间,浙江物产集团营业收入从134.32亿元跃升到1353.9亿元,增长10倍;利润总额从1.69亿元跃升到21.09亿元,增长12.5倍;总资产从74.54亿元跃升到455.58亿元,增长了6倍。企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在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胡江潮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大胆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集现代流通产业、流通方式与现代企业制度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战略管理。在胡江潮的领导下,浙江物产集团重新梳理、确定集团总部的战略定位,明确管理职能职责,确立了“战略管控型母子公司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发挥母公司战略规划、资源掌控、资本运筹、协同集成和监督指导等5大职能,进一步强化了对各子公司、业务板块的战略管控。

近年来,胡江潮着力推进金融、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研发等“五大平台”建设,他的“流通有技术”理念已深植于广大员工头脑中,成为浙江物产集团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投资上亿元并正式上线运行的信息化系统正成为浙江物产集团实现转型升级、立足“世界500”的重要支撑;搭建的直接融资平台——物产中大和南方建材,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参考资料

国有民营比翼齐飞 世界500强闪现浙企“双子星”.浙江在线.2024-08-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