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蒿 :木兰纲菊目的植物

更新时间:2023-09-22 19:07

苦艾蒿是菊科半灌木,轴根型植物。根粗状发达。茎直立或开展,苦艾蒿具有与禾本科草相似的粗蛋白质含量,富含粗脂肪。

形态特征

菊科半灌木,轴根型植物。根粗状发达。茎直立或开展,高25—35(60)dcm,全株密被白色毡毛,基部老枝茎皮呈纤维状劈裂,具不育枝,长4—12cm。叶片长矩圆形,质地较厚,长0.5—2cm,羽状全裂,茎上部叶为线状倒披针形或羽状全裂。花序分枝开展,排列成较宽的圆锥状。头状花序钟形,长约3mm,具细梗,长1—3mm;总苞片3层,外层卵圆形,绿色,被长柔毛,中内层长卵圆形,边缘膜质,中肋绿色。花为同型两性花,花

冠管状,长约2mm,瘦果卵形(图86)。

生长环境

苦艾蒿为超早生半灌木,耐旱,耐高温,抗风沙。主要生于沙地和沙漠中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以及沙丘间沙质低平地,在较平缓的固定沙垄上生长最盛。是新朋北部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发展的先驱植物。它能利用早春融雪水和少量春雨,迅速萌生,使沙地水分难以下渗,造成半固定沙丘上的深根性植物白梭梭(Haloxylonpersicum)衰退,草地类型由半流动沙丘上的白梭梭,白皮沙拐枣(淡枝沙拐枣),羽毛三芒草(Aristidapennata)演替为固定沙丘上的苦艾蒿,蛇麻黄(Ephedradistachys),囊果沙薹草属(囊果薹草)以及一年生藜科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总盖度15—20%。在额尔齐斯河旁阶地上的沙丘,由于水分条件稍好,苦艾蒿还可以与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沙生冰草(Agropyrondesertorum)组成荒漠化草原,群落总盖度可增至20—30%。苦艾蒿春季4月下旬萌发,7–8月开花,9月结实,冬季枯枝保留性较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亚荒漠区,在我国只见于新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河旁阶地上的沙丘地区,国外分布于原苏联中亚地区。

主要价值

苦艾蒿具有与禾本科草相似的粗蛋白质含量,富含粗脂肪,花期粗脂肪含量可达4%以上。其化学成分见表86。苦艾蒿沙质荒漠草地主要是为羊冬春所利用。苦艾蒿在秋,冬,春季对羊的适口性好,能提供较多能量,对于冬季保膘,春季恢复膘情均有重要作用,是沙漠中饲用价值较高的养羊牧草。骆驼不喜食。由于苦艾蒿群落促使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发展.因此要严格控制放牧强度,春季转场宜早,以保护苦艾蒿,使早春生机旺

盛,生长良好,并防止对沙丘沙地的破坏,引起草地沙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