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如来像 :药师如来像

更新时间:2023-10-19 14:26

所谓药师如来,是梵语的意译,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玉佛、医王善逝等佛,属于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主张发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欲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一般作此像都在其左右两侧各立一协侍菩萨,即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并称东方三圣。

雕刻艺术

据一位日本文化史家的分析,在贞观时代,那时人们对社会现实问题比以往更关心了,然而宗教思想仍然深入人心,寻求佛国的彼岸理想未完全泯灭。因而在佛像造型上出现了一种艺术的理想化与现实真实感相交叉的思考方式,而且这种思考方式表现于佛像雕刻上是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从上往下转变其重心的。即是说,在白凤时代(奈 良初期),佛像雕刻很注意上半身表现,下半身则淡淡处理,富有平面性。到了天平时期,开始注意到全身,这是奈良市晚期的雕刻。进入贞观年代,又从全身转向佛像的下半身。这种很有趣的现象,据一位日本美术研究者说,佛像雕刻从脸相到整个形象的真实体现,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宗教观念从精神领域向肉体领域转变的艺术反映。

不过,我们就这一尊《药师如来像》的造型来鉴赏,它虽属于平安(贞观年间)时代的木雕品,但艺术家所关注的部位已不仅仅是下半身了。就连佛像脸部的下颌、双手以及略微前倾的上身,都制作得较为用心。

鉴赏

这尊药师如来像,整体结构均匀协调,形体丰满,上下一致,头部那高耸的肉髻与前额的天庭十分相称。肥松的胸脯与腰际间的薄袈裟衣褶,是具有理想美的艺术特征的。一双手雕琢得相当饱和,既富理想主义成分,又具真实性。尤其是两袖飘动的衣褶与胯部两块大衣褶,设计得对称流畅,富有韵律感。衣纹的理想化与真实感相交的装饰表现,给人以一种自下向上的升腾感。显然,正如那位日本学者所指出的,这里有着强调佛教艺术理想化与追求真实性的辨证的内在联系。佛像在总体上端严,庄重,人性与神性具现,应说是日本宗教艺术的珍品了。

保存地点

此像立于日本奈良县兴福寺东金堂内。神护寺最初属和气氏的氏族家庙,最澄法师自唐朝(中国)归来后,把它辟为重要的道场之地,后又改建为神护寺,奉祀古义的真言宗(即日本密教)。这一尊《药师如来像》约作于平安初期。寺庙在以后一再地被重修,而这尊木雕佛像却一直保存完好。

药师如来

所谓药师如来,是梵语的意译,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玉佛、医王善逝等佛。那就是说,此佛属于医道神类。

背景

平安时代是日本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开始于794年迁都平安京,结束于1185年幕府建立。从平安时代中期的894年开始,日本政府正式废除了遣唐使制度,断绝了同中国政府的官方来往,文化方面也逐渐脱离了中国影响,开始形成独立的风格。因此894年是一个分界线,之前被称为平安前期,或为弘仁贞观时期;之后被称为平安后期,或藤原可可亚时期。在平安前期,雕塑作品以木雕为主,样式比以前的奈良时代要丰富许多。

寓意

这尊名为药师如来的木雕像就是平安时期的佳作之一,是用一整根扁柏属雕成的。药师如来的全称为“药师玻璃光如来”,相当于神界里的医生,供奉他旨在祛除众生的一切痛苦。他和他身边的两尊肋侍菩萨--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并称为“东方三圣”。这尊药师如来像,整体结构均匀协调,体态丰满,发髻高耸,神态庄严而祥和,具有理想化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衣褶纹路已不再是模仿唐朝佛雕的公式化纹路,而是力求真实,并且把衣服薄如轻纱的质地也表现得恰如其分。药师如来的双手是佛像中雕琢得最仔细的部分,手心的纹路清晰可见,手指自然弯曲,十分真实。

这尊木雕佛像体现了理想主义与写实主义兼顾的思想,既表现神性,又表现一定的人性,代表了平安前期木雕艺术的特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