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啸 :古代军营中的军事用语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8

营啸,又称惊营、炸营。是古代军营中的军事用语。战场上军队夜晚留营时,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因为异响导致全体官兵盲目混乱的一种反常行动。

简介

在古代因长时期处于战争状态下,士兵的思想和神经保持高度紧张。“营啸”是指往往在深夜或凌晨突然爆发出士兵的尖叫,其他人在睡梦中就以为有敌人杀来,一时满营混乱,枪声大作。而且营啸之后,士兵往往大量死亡。所以当出现营啸情况,将领也很难控制下来,这是军中最危险的事情,等待平静下来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相关事件

息烽集中营就曾发生过一次“惊营”。张露萍烈士遇难后集中营内一度传说“253”(张露萍狱中编号)显灵。有些站岗的士兵有时突然感到背后有人影,吓得背脊发麻,但一转身又什么也没有。一时营内人心惶惶,士兵不敢一人站岗,当局只好把哨位上全部改成双岗。士兵站岗时都背靠着背,可见惊惶到何种程度。

曾国藩的部队多日攻不下九江,眼见湘军攻势渐钝,这是兵家大忌。1855年1月中旬,曾国藩决定“舍坚攻瑕”,仅留塔齐布围九江,大队人马转攻九江下游的梅家洲和湖口县。当时太平军已经派翼王石达开江西省指挥军事,他立即发现了湘军“将士皆骄,甫攻九江,即围湖口,兼击澎泽……兵分势单,的弱点易生鳞隙。”于是他利用湘军骄傲,求胜心切的弱点,指挥太平军“夜夜以陆师千余、火箭、火球、大呼惊营”,使湘军高度紧张,从而情绪烦躁,急不可耐,只想求战。

在西征取得初步胜利之后,石达开又率军顺江而下,与守卫天京的太平军密切配合,一举粉碎了围困天京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同时,由陈玉成率领的太平军也一鼓作气消灭了江北大营的清军。天京的肘腋之患完全肃清,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达到了最高潮。综观西征,太平军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的不利环境中取得空前的胜利,除了战士们作战勇敢外,还应归功于石达开的正确指挥。他冷静分析敌长我短,确立了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惊营疲敌、快速制胜的战术思想,不仅令太平军将领们赞不绝口,更使他的老对手曾国藩和与他交过手的英国侵略者自叹弗如,以致谈“石”色变。

相关诗句

1855年曾国藩亲撰了一首《水师得胜歌》中,教战这支清朝头号水上王牌舰队,当时被列为中原地区最高军事绝密的水师制胜战术。其中写着“半夜惊营莫急躁,探听贼情莫乱报。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张。”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