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 :战国时期歌唱家秦青的弟子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2

薛谭是一位古代传说人物,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他是一位善于歌唱的年轻人,曾师从著名歌唱家秦青学习技艺。薛谭非常聪明好学,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被誉为先秦歌唱家中的佼佼者。相传,薛谭曾经自以为学到了全部技艺,打算辞别回家,但在秦青的演唱下,他幡然悔悟,向老师道歉,一生不敢再提归家的话。秦青并未用“苦劝”之法去挽留薛谭,而是以“抚节悲歌”的实际行为教育薛谭,这就体现了他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思想。薛谭的故事也成为了“响遏行云”的典故,形容歌声高亢悠扬,声音传遍千里,令人震撼。薛谭最终成为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被后人传颂不已。

简介

xuē tán

秦青的弟子。详“秦青”。《列子·汤问篇》等处录有事迹。

薛谭的故事

他的学业是很优异的。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薛谭觉得自己对歌唱的决窍掌握得已经不错了,就想辞别老师,自己去独立演唱。秦青听到薛谭讲出自己的想法后,低下头想了想说:“你的确已学得不错了,十分的技艺,你已掌握了七、八分。但如果能再学习一段时间,可能会更有进益。”薛谭听到老师这样讲有些不高兴,觉得老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秦青也已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着对他说:“好!既然你决心已下,我亦不再阻拦你。我们师生在一起情份不薄,明天我略备薄酒给你送行。”第二天一早,天空格外晴朗,微风拂面,送来阵阵花香,师徒二人不紧不慢地边走边聊。秦青对薛谭说:“送君千里终须别,自此之后,我们二人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我当长歌一曲,为你送别。”说完以后,秦青用扇子打着拍子,放声歌唱了起来:

春风拂面啊送花香,

伤别离啊心惶惶。

天涯海角啊难相见,

人隔千里啊共婵娟。

歌声高昂、激越,直上云霄。歌声振动了林木,使森林发出嗡嗡的回响;歌声遏止住了天上飘荡的白云,使它们也停了下来,静静地倾听。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响遏行云”。

薛谭被这美妙的歌声所打动,如醉如痴,好半天才醒悟过来。他感动地说:“老师,您唱得太好了。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向您学到的东西真正是太少了,只学到了一点皮毛。老师,我不走了,我要永远在您身边,终身苦学不辍,把您的全部技艺都学下来。”

原文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③尽之④,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⑦。薛谭乃谢⑧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①讴:歌唱。

②穷:尽。

③谓:认为,以为。

④之:代词,代秦青的技艺。

⑤郊衢(qú):郊外的大路上。

⑥抚节:抚,轻轻地按着。节,一种古乐器,用竹编成,奏乐时起打拍子的作用。

⑦响遏行云:遏(è),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振:震动

⑧谢:道歉。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浮动着的云彩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中心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