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利用翅膀发声的穴居杂食性昆虫

更新时间:2023-04-15 14:14

蟋蟀是直翅目螽亚目蟋蟀总科(Grylloidea)昆虫的统称。

分类地位

在1932年前,大多数分类学家只承认蟋蟀为直翅目的蟋蟀科(Gryllidae),蝼蛄科为其亚科之一,之后,有研究人员确区分了蟋蟀科和蝼蛄科(Gryllotalpidae),其中蟋蟀科又分为6亚科。Chopard(1934)仍维持1个科:蟋蟀科;但在1949年他承认了蟋蟀总科(Grylloidea),含12个科(包括蝼蛄科)、8个亚科。Dirsh(1973)将蟋蟀上升为目。但是大多数分类学家只承认蟋蟀为总科(Kevanl982)。我国学者殷海生、刘宪伟(1995)把蟋蟀总科分为9科、11亚科。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类系统得到普遍承认,但大多数分类学家承认蟋蟀为总科,蟋蟀总科一般分为9-11科。我国的蟋蟀类昆虫隶属于以下10科。

物种统计

蟋蟀总科昆虫全世界已知4000多种。目前中国分布的蟋蟀总科昆虫已知230种(亚种)(2011年数据)。

形态特征

蟋蟀类昆虫体长从1.5.50.0ram不等,一般为黑色、褐色或黄褐色,较少种类绿色;头部通常为圆形,具较长的触角,丝状,复眼较大,单眼一般3枚;前胸背板横宽,一些种类的后胸背板具腺体;前、后翅发达或较短,一些种类无翅;跗节3节,前足为步行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近基部,后足为跳跃足;尾须细长,具较长的细毛;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剑状或弯刀状。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栖息环境

蟋蟀主要生活在地表或土穴之中。生态习性不同的蟋蟀种类,选择不同的栖境生活,如蛉蟋科蟋蟀科偏喜湿润环境,它们选择栖境均为湿润型,在干旱生境几乎从未采到。而蟋蟀科中的一些种类如迷卡斗蟋、黄脸油葫芦石首棺头蟋等亦偏喜湿润生境,在干旱生境虽有栖息,但因它们属穴居性种类,其实际栖息场所往往也是相对潮湿的小生境,如墙根、砖缝、土穴或植丛腐叶下等处。而且,潮湿生境中个体数量较多。相反,蛛蟋科的日本钟蟋和树蟋科的长瓣树蟋为夜间活动且善鸣的种类,它们偏喜干旱环境,在潮湿生境中很少见到。

生活习性

蟋蟀大多一年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成虫一般出现在八九月份,个别种类五月份就已经鸣叫,大多为夜间活动。

食性

大多数蟋蟀属于杂食性昆虫

发声行为

蟋蟀的发声器结构主要由声、刮器和共鸣器三部分构成。

物种防治

物种危害

是主要的农林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其中有些种类既是观赏性昆虫,又是药用和食用的资源昆虫。

研究价值

蟋蟀是神经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